第04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答好科技与经济
深度融合的创新“三问”

  陈文锋 赵振浩

  核心提示 

  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要干什么”的出发点,将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谁来组织创新”的着力点,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的落脚点,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包括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发挥着核心引领和根本动力源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和创新资源碎片化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回答好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的创新“三问”,既是对创新底层逻辑的深刻把握,也是我们在全面创新中亟待回答的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课题。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要干什么”的出发点

  搞清楚“创新要干什么”,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创新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这一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并以此破技术难题、拓发展空间、谋增长动力,有力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释放了社会创造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一方面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发展实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新技术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强调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交织交融,创新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互联互促,进而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质量提升和效率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将创新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聚焦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加速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进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将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谁来组织创新”的着力点

  谁来组织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创新的新引擎、新生态、新效能这一根本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现代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正推动创新由个体行动转向社会活动,涉及大学、研发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各种咨询中介机构等资源要素。为此必须有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略科技力量把这些创新资源调动起来、聚合起来,有组织地推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创新,进而形成紧密合作、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正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眼全球,各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才能集中有效攻克重大科技问题。例如,美国拥有一批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国家实验室,德国组建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日本以立法形式确立国立科研机构等。而我们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重要法宝,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取得了如“两弹一星”、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算、量子信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我国要在未来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跨越式发展,还须继续依靠这一法宝,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动形成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强大合力。

  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的落脚点

  支持激励保护创新,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创新的新机制、新导向、新动力这一根本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因为,国家发展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支持激励保护创新,要从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出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以高质量教育兴人才、强科技;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出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减负,完善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科技人员待遇,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促进人才供需结构相匹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潜力。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拥有总量居世界首位的研发人员,以及数量超过400万件的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多项改革综合集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定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均系湖南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创新生态建构研究”(22ZDB091)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