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余三定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近日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洋洋七十二万余言,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发展的“自传”,也是新时代艺术批评继续向前发展的“后视镜”。细细品读,我认为这部著作特色突出。
其一,建立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整体框架和完整系统。书中告诉我们,从横向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美术批评、音乐批评、影视批评。从纵向看,其间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延续而又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创作的表现对象、内容,如美术领域新国画、新年画、木板刻画和连环画方面的成绩最为巨大,批评也与之紧密联系。同一时期其他领域也纷纷采风民间,积极反映社会现实。第二阶段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强调作家、艺术家自主性,出现了新思潮,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时代,产生了关于现代艺术的讨论与争鸣。第三阶段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院派加入艺术批评的阵营,是批评家开始自觉的时代,此时,艺术开始与市场接轨,批评领域对此亦有明显反映。第四阶段即二十一世纪初,出现批评的失语与“人人都是批评家”的现象。全书由横向的三大部分、纵向的四个阶段构建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立体的、鲜活的框架和系统,让读者得以领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全部演进历程、整体面貌和基本风格。
其二,研究方法上的多方面探索。首先,是选题上的开创性。《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选题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就我的阅读范围看,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著作。其次,资料扎实,用史料说话,在充分实证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得出结论。著者们对1949年至今的重要艺术(包括美术、音乐、影视等)报刊、艺术评论报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阅读和资料收集;同时查阅了近百种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相关著作和论文集;同时查阅、收集了不少网络方面的材料。再次,文字表述上的冷静、清楚、平易,不事雕琢。
其三,全书除了整体上的收获和成就外,书中一些具体的分析、评判、结论很有说服力。书中第一章写道,1949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呈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界亦是如此,文学、音乐、美术以至电影等,都进入了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的发展阶段。文艺创作中,艺术主题、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书中对那段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和艺术批评发展的认识和把握,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总之,该书系统、完整地描述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整体面貌、发展进程、发展阶段,并对其中的重要现象、重要争鸣、重要成果、重要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炼和总结,第一次构筑起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的整体框架和完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