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时事·体育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携手现代化 共谋新发展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礼物

  陈普庄

  这是一篇原计划于一天前交稿的评论。截稿前的一个小时,我给领导打了一个电话:“请求推迟一天交稿。”

  是因为没准备好吗?不,恰恰是因为,可以准备得更好。加之,再多的情感酝酿,也不如正片开场带来的震撼。

  万万没想到,我竟以这种方式,“共情”了法国人的松弛感——这场史上首次在城市开放空间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居然没有经历过一次整体彩排,而直到北京时间7月26日晚9点多,距离正式开幕不到4小时,电视直播告诉人们,部分表演区域的红毯,还在最后的铺设当中。

  有什么好焦虑的,“不过”是一场奥运会开幕式“而已”。

  托马斯·乔利,这个11岁学习戏剧,20来岁便创建自己的剧团,38岁开始担任昂热国家戏剧中心艺术总监,以前卫的艺术理念广受欢迎的“莎翁迷弟”,显然并没有把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当成一件“to be or not to be”的苦差事,相反,他乐在其中。

  80多艘游船,1万多名表演者,跑酷、歌剧、时装,巴黎圣母院、奥赛博物馆、卢浮宫、特罗卡德罗广场……几乎你能说出的时尚元素、巴黎名胜,都在巡游和演出中一览无遗。

  一年前,杭州亚运会上演中国式浪漫,将清明上河图搬进了开幕式。

  一年后,比浪漫谁都不服的法国人,将开幕式搬进了“塞纳上河图”。

  现在你会明白,巴黎为什么要说:奥运更开放。

  开放的何止是一场开幕式的空间,真正的开放发自内心。

  据说,奥运会开幕后,每天将有1.3万名观众在冠军广场与获得奖牌的世界各国选手亲密互动。这是史无前例的。

  今年奥运会网球比赛,西班牙新一代天王阿尔卡拉斯将与儿时偶像纳达尔一起,向男双冠军发起冲击。不妨想象一下,未来的10多天,在冠军广场,多少孩子将有可能因为一次与偶像同框,而立志成为未来的阿尔卡拉斯?

  其实早在130年前,奥运便已经释放出“开放”的信号。1894年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通过的《奥林匹克宪章》说: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130年后我们看到:战胜“僵人综合征”的席琳·迪翁,来了。凭借超人的意志力,玩命练拳减重100斤的电影人贾玲,来了。在湖南日报全媒体特派记者镜头前,78岁的奥运志愿者维罗尼克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告诉人们,对奥林匹克的热爱,让曾经中风的她投入新的人生。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即将在向公众开放的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中,完成人生首马。

  托马斯·乔利在奥运会之前对开幕式理念的解读,值得再次品味:“这包含了对自己的爱,以及对他人的爱……相爱会让人变得更美好。”

  回溯奥运会的起源,古希腊人围绕体育场和剧院建立起他们的城市,人类的体育和艺术,从一开始,便注入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我们当然期待,已经能纵身一跃跳出8.95米的人类,何时打破9米大关。我们当然好奇,博尔特之后,谁能再次触摸9.58秒的速度极限。开幕式后,一场场关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竞技,当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远远不是全部。

  巴黎的松弛感让我们看到,体育,原本就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彼此、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它最疯狂,也最冷静;它最野蛮,也最文明;它最纯粹,也最复杂;它最极致,也理应像呼吸、喝水一样稀松平常。

  正如这场让你“惊掉下巴”的开幕式,人生同样没有彩排。有哪一天,我们不是带着对未知的好奇,推开世界的门呢?这,或许是体育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