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目前,湖南共有超过2.9万个城乡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也还存在党建与治理有机融合不够、治理作用发挥不明显、相关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此,应通过开展并不断优化“睦邻党建”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形成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聚合资源联建,筑牢党建聚邻根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当前,我省城乡社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应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居民邻里”组织架构,切实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改变推动大变化,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坚持党建带群建,推动党组织、社会组织、经营主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资源共享、功能衔接;探索“以场地换服务”和优惠租赁等方式,鼓励企业在社区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居民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常态化举办居民互学互助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邻里氛围。
聚焦群众需求,畅通服务暖邻渠道。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场景、日益多元化的群众利益诉求,“睦邻党建”应专注于提供精准、精细、精美的服务,变“被动服务”“开门服务”为“主动服务”“贴心服务”。以关怀行动“安邻”。重点关注城乡社区内“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需求,定期走访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困难儿童和残疾人等,提供精神慰藉和实际帮助;联合社会力量,优先发展养老、儿童福利和医疗卫生等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体“兜好底”。以志愿服务“帮邻”。按照《湖南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2025年底,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要达到80%。围绕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应推动广泛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形成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动员志愿者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助老助残、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政服务等多元化、个性化志愿活动。以文化活动“亲邻”。鉴于一些城乡社区文化服务供给较为匮乏、单一,基层党组织可牵头建立社区文化中心,组织策划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文化活动平台和品牌,推动艺术团体和文化俱乐部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展,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选择。
聚力机制创新,提升社会助邻长效。优化基层服务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包括水电维修、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引入专业性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社区服务。完善协同共建机制。建立开放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跨界联动,实现政府、经营主体、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比如长沙市多个城乡社区构建了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共同组成的“五社联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打造便捷高效的智治平台,建立便民惠民的智慧生活服务圈,有效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完善保障激励制度。建立评价激励制度,积极听取居民反馈,定期评估社区服务效果,对效果欠佳的服务要求改进,对优质服务提供者予以奖励。比如我省许多城乡社区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起积分商城并强化物质奖励,同时在项目建设、村级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有效保障了社会助邻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1年湖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交叉学科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