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长沙 向世界
——长沙交通运输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综述

    长沙磁浮列车从黄花机场站驶向火车南站,磁浮铁路高架下的生态景观绿意盎然。田超 摄

    香炉洲大桥通车在即,将成为长沙第14条过江通道。 田超 摄

    长沙新港码头一派繁忙景象。(资料图片)    

    连接长沙和湘潭的新韶山南路即将通车,长株潭都市圈更近了。范远志 摄

  陈 新

  俯瞰这座城市,你会看到一幅立体交通的壮丽画卷。

  在地上,一条条高铁、高速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伸向远方;抬头仰望,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交织成一幅繁忙的航线图,将长沙与世界紧密相连。在长沙新港,一个个集装箱运向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通过多式联运,越洋出海;转入地下,你会发现7条地铁线路如同巨大的网络,为市民提供了快速、舒适的出行方式。

  从长沙,向世界。近年来,长沙大力拓展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打通节点堵点,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行业治理能级,市民出行速度不断“刷新”,出行品质持续增强,货物流动更加高效,世界距离越来越近,为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交通流量”变“经济增量”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纵横捭阖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大型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

  打开交通发展这张蓝图,向东望去,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小时内可抵达国内外160多个城市。2023年,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2724.8万人次,飞机起降量20.08万架次。

  长沙不止于此。202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宣布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启动建设。该项目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需求设计。目前,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取得新进展,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T3航站楼工程大厅主体结构已全面完工。2026年建成后,长沙机场将新增一条3600米的第三跑道、一座5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和28.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以及154个停机位,将成为国内交通接驳方式最多、无缝换乘效率最高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向北看,航运枢纽能级也在持续提升。在城陵矶港口集团长沙新港,上月,满载崭新的吉利汽车开上滚装船,滚装船驶离码头,840辆“湖南制造”汽车越洋出海,远闯中东。这是长沙新港自建港以来发运出口汽车数量最多的一笔订单。

  随着国内外经贸交流日益常态化,长沙依托公铁水联运枢纽,形成交通安全快捷、生产绿色环保、运输成本较低等优势,赢得了一批制造业企业的青睐。去年,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港口铁路与京广线国铁干线的无缝衔接,打通了长沙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长沙港铜官港区安达铜官油库码头建设已完成并投产运营,铜官港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长沙水运发展令人期待。

  长沙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中欧班列沿丝路古道西行,工程机械、锂电池、烟花爆竹等湘字号优质产品被源源不断运到国外,同时也将国内需求量较大的俄罗斯木材、欧洲优质奶粉和糖果、中亚锑精矿等进口商品运回长沙,为助力对外贸易提供强劲动力。

  向西,从上空俯瞰,长沙高铁西站施工现场热气腾腾,站房顶部的“杜鹃花”粲然绽放,一个长株潭都市圈“超级地标”已然成型。长沙高铁西站计划2025年建成,届时长沙将迎来“双高铁站”时代,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将更加便捷。

  便利的交通网下,四海宾客纷至沓来。“走三步就能听到广东话”“街上香港人比本地人都多” ……今年清明小长假,长沙成为香港人北上的“新宠”。 

  长沙凭啥拥有“粤语区”?交通便利成为香港人选择长沙游的首要原因,从香港西九龙到长沙南,3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就可遇见一座网红城市的活色生香。

  如今,长沙正以其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地理位置,吸引着四海宾客纷至沓来,网红城市的“流量”正逐步转化为“留量”,为长沙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五一”假期,长沙地铁护送乘客逾2000万人次,5月1日至4日,长沙地铁客流强度分别以1.88万人次/公里、1.73万人次/公里、1.51万人次/公里、1.43万人次/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制度核算,2023年长沙接待旅游总人数19453.33万人次。2024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长沙市共计接待游客617.48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72.46亿元。

  从融城大道到区域融合

  在长沙南部融城片区,青山绿水间,一条崭新的新韶山南路正向着湘潭方向延伸。这条道路不仅是一条连接两市的便捷通道,更是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新韶山南路全长约6.7公里,北接长沙既有的韶山南路,南接湘潭昭山大道。车道规模宏大,设计时速60公里,仅需10余分钟,市民便可驾车从长沙的新韶山南路西塘冲路口直达湘潭昭山大道。这条道路的建成,不仅将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速、芙蓉南路的交通压力,更将进一步推动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一体化成果远不止于此。如今,长株潭城市群已形成半小时高速通勤圈,并构建起联系周边城市的一小时高速交通圈。这一交通网络的完善,极大地提升了三市间的通勤效率,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动。

  在运输服务方面,长株潭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成效显著。开行的动车组列车超过100对,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2023年6月28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正式载客运营,这标志着长株潭地区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226公里,城区“米字型”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基本建成。通过地铁的无缝对接,长沙市民与湘潭市民实现了21分钟的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长株潭”目标正在加速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城区公交全部为清洁能源公交车,其中纯电动车占比高达70%。“潇湘一卡通”也在三市公共交通、停车等场景得到了全面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在水运方面,长沙港拥有泊位150个(含在建),千吨级及以上货运泊位64个,客运泊位(含游艇码头)86个。港口经营企业达到25家。长沙湘江二级航道里程74公里,可实现长株潭地区2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沿线港口。这一水运资源的优势,为长株潭地区与长江中下游港口、沿海港口的江海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进一步巩固了该地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

  从“四好农村路”到一路生“金”

  农村公路,不仅是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纽带,更是承载着当地百姓对增收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乡村振兴的梦想。

  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交通运输局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推动路域环境持续改善,以精细的“绣花”功夫,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共富的新画卷。

  在长沙县青山铺至开慧的红色旅游专线上,一条全长约15.38公里的二级公路蜿蜒曲折,串起了沿途的风景与故事。这条曾经路幅狭窄、弯道众多的道路,经过改扩建,如今路面宽度达到8.5米,设计时速每小时40千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元素被巧妙融入,形成了“求是”“忠诚”“信仰”三个主题的丰富道路景观节点,不仅提升了道路的“颜值”,更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路带产、以路引客,青山铺—开慧红色旅游专线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黄金大道”。

  依托便捷的路网,开慧镇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依托镇上农业的经营主体,共同打造了“院士农业示范基地”。据统计,2023年开慧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100万元。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长沙市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大量投入。近十年来市级累计投入近20亿元,撬动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近100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约2.5万公里(含安防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水泥路,乡镇通三级路比例达100%。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打通了乡村的“微循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长沙将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200公里。

  长沙市还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全国首创推行“路长制”,该做法被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在全国推广。每年实施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近600公里,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了94.4%,位居全省前列。这些努力确保了农村公路的长期畅通和安全运行。

  在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方面,长沙市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建制村已实现村村通客车,主城区则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这一成果的实现,使得“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成为长沙乡村的真实写照,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成功创建国家级或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6个,获评国家级或省级“最美农村路”5条,打造了一批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先进典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从“高效交通圈”到市民生活“幸福圈”

  交通,一头牵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在长沙,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构筑起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自2023年以来,长沙加速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实现了常规公交线路与地铁站100米内换乘,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便捷性。同时,优化调整了95条公交线路,并开通了152条校园、园区等定制公交线路,以及9条“敬老爱老”公交专线,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地铁爱心预约功能的上线、无障碍设施广泛运用,更是让轨道交通服务更加人性化。 

  在绿色交通方面,长沙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定实施了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实施方案,绿色货运配送发展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节能降碳典型案例。纯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巡游出租车的占比分别达到70.9%和81.4%,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按要求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置率稳居全省内河港口前列。

  智慧治理方面,长沙同样走在前列。省市共建项目TOCC二期稳步推进,TOCC被授予“长沙市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两客一危”三级智能监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数据归集与共享的拓展,提升了数据治理与优化的成效,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交通出行指南和预测报告为市民出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城市交通管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长沙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功不可没。如今,长沙市民可以轻松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享受到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特别是针对14周岁以下儿童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政策,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的适老化服务,更是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在长沙,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更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新能源公交车的广泛使用,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让绿色出行成为时尚。“高效交通圈”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圈”。

  实干笃行新征程,奋楫争先谱新篇。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将全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当好开路先锋。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