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年砥砺结硕果 秣马厉兵再出发
——长沙市第四医院跨越式发展纪实

    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鸟瞰图。本文图片由长沙市第四医院提供

    长沙市第四医院便民阅读区,患者及家属可以在这里休息、放松、看书。

  唐 璐 纪 娜

  2021年8月6日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2年9月21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正式运营,从此开启“一院两区”新时代;2019年至2022年,连续4年获长沙市卫健系统直属单位绩效考核一等奖;2024年,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正式挂牌……这一长串的成绩背后,是长沙市第四医院2000多名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的结果。

  5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团结和谐,战斗力强,干部职工精神饱满,干事创业氛围高涨。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地努力下,长沙市第四医院中西医结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优势特色学科群逐渐走向成熟,专科专病影响力显著提升,医疗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在建设人民满意医院、助力健康长沙建设中持续发力、不断前进。

  众志成城、上下齐心,

  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长沙市第四医院而言,2021年8月6日是个重要日子。这天,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文件,确定长沙市第四医院正式升格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一时间,长沙市第四医院门诊和病房里,每个医护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不仅圆了四医院几代人的梦想,也树立起医院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在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宋桂林看来,创建成功离不开医院全体职工执着追逐梦想,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创建期间的无数个日夜,全体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和全院培训,编印《等级医院评审应知应会手册》;创建涉及到578项评审指标,院领导组织逐条学习,循环持续改进,做到日常工作三甲化、三甲工作常态化;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督导检查,在一次次培训、检查、整改中不断总结、提高……

  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大考”最终顺利通过。2021年6月22日至23日,专家对医院进行了三甲创建工作现场评审,干部职工既兴奋又紧张,但每个人的脸上还透着成竹在胸后的坦然,最终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人心齐则事业兴,圆梦三甲是长沙市第四医院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最好印证。不仅于此,在这种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氛围中,5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全体职工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历时3年,将10年未建成的市重大民生工程滨水新城院区投入运营;全力加强内涵建设,两个院区实施一体化、同质化、差异化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充分挖掘发展新潜能,医院连续三年获评省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度全市医改工作优秀公立医院、2019年度全市医改工作改革创新突出单位、2021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星月同辉奖。 

  发展优势、补齐短板,

  以优质高效医疗技术服务人民群众

  五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坚持以公益为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先导,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共同肩负起传承发扬现有重点学(专)科发展的使命任务;持续坚持改革创新,用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当前,长沙市第四医院开设70个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创办21个省、市重点学(专)科及建设项目。心血管病科成功获批长沙市优势学科,目前共开设5个病区,是市级医院开设心血管病区最多的医院;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是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病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手术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专业是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作为长沙市唯一一家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5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积极探索中西医协同特色发展之道,全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分批次启动示范科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目前,医院建设中医综合治疗室26个,自主研发院内制剂5个。着力打造的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开设了疼痛门诊(针灸推拿门诊)、康复门诊、中医科门诊、中医肛肠科门诊、中医骨伤科门诊、中医儿科门诊、中医皮肤科门诊、中药咨询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等。其独具特色的疼痛门诊(针灸推拿门诊)开展了传统针灸、刃针、小针刀、透压针刀、可视化针刀、小儿推拿、成人推拿、整脊、穴位埋线、浮针、盘龙灸、暖宫灸、面碗脐灸、火龙罐、扶阳罐、虎符铜砭刮痧、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和中药药浴等中医特色疗法。该中心将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人才与科研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五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继续坚持内培外引,引培结合的总方针,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191人晋升高级职称,引培博士38名;成功获批中国心衰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标准版高血压达标中心、标准版房颤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示范中心。近年来立项各级课题2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29项,发表各类论文900余篇,成功立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60项。2024年3月,该院正式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填补医院空白。

  医院出台激励机制鼓励临床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实践。近年来,医院通过开设胡大一团队工作室、朱晒红代谢减重名医工作室、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心,带动学科建设,激发学科发展活力;长沙市心血管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皮肤性病质量控制中心、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5个质控中心挂靠在医院,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了组织保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6项,多项诊疗技术全市领先,让众多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得以康复。

  擦亮“面子”、做实“里子”,

  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和基础条件

  五年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将患者体验和人文关怀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面子”“里子”兼顾。

  2022年9月21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正式运营,标志着该院步入“一院两区”新时代。新院占地近230亩,编制床位1500张。项目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当前运营的为第一期项目,主要为基本医疗部分,设置病床900张,包括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科研教学办公楼、值班公寓及医疗业务配套用房。第二期建设为特色专科部分,包括专科楼、健康管理中心,设置病床600张。

  如今,新院区采用国际流行的“医疗街”设计,超声诊断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沿街分布,患者沿着主街走,可在医疗街“一站式”完成诊疗;咖啡吧、银行、超市、便民书屋满足患者及家属休闲购物体验;一站式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投诉处理中心等服务端口前移及时回应患者关切……很多患者就医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里不仅就医方便快捷,而且每个细节中都包含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感觉安心、舒心、放心。

  比如,此前,医院皮肤科、妇产科、口腔科等科室的网上号源经常不到11时就预约完毕,患者一号难求。发现问题后,医院把网上预约挂号截止时间由上午11:30延长至12时,下午5:00延长至5:30。如此一来,解决了部分患者的就诊需求,群众不再因为挂不到号而带病奔波。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曾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长沙市第四医院率先在全省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解决患者家属无法陪护的燃眉之急。接受这项服务的出院患者满意度高达98.05%,成为长沙医疗服务一张闪亮名片。

  一部分老年人不习惯线上挂号,依旧选择到医院排队挂号。为了让患者排队时长不超过15分钟,医院一方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上午高峰时段各诊区导诊、导医上班人员充足,维持良好就医秩序;一方面前移自助挂号机,专人引导,方便患者自助挂号,减少排队;另外,设置复诊号,解决复诊病人不排队问题。

  365天开设无假日门诊,根据患者就医需求增开多个诊区;设立“入学体检门诊”,一站式解决学生入学体检需求;开启互联网医疗,方便在线问诊;1300多个免费停车位,门诊、住院、检查等医疗功能区在地下停车场都有直达通道……一个个便民细节、一项项惠民举措,推动长沙市第四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分别为96.1%、97.8%、91.8%。

  医心为民、护航健康,

  奋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长沙市第四医院建立了强调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多年来,医院坚持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全体医生护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担当为国为民的责任。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全院医护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确保了医务人员及院内感染零发生。

  2022年10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按照市防指示,2个月将滨水新城院区改造成为一所可容纳770个床位的新冠疫情后备定点医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开放床位257张,收治患者879人。

  医心为民守初心、守护健康担使命,长沙市第四医院主动担当作为的事迹远不止于此。6年来,该院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医务人员,累计援藏投入资金几百余万元,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顺利帮扶贡嘎县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二甲”医院,见证了这片高原大地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在深化医改浪潮中,医院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医联工作品牌,截至2023年12月底,与百余家基层单位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其中建立紧密型医联体18家,松散型医联体61家。医养联盟养老机构24家,与26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联盟,同湘江新区联合打造11个“一中心一特色”专病特色科室,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五年砥砺结硕果,秣马厉兵再出发。未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将进一步抓管理、强内涵、提品质,全力创建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硬件一流、环境一流“五个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打造健康长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