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读传家的傅家湾

    傅家湾村的春节文艺汇演。   通讯员 摄

  瞿成喜

  暮春初夏,绿肥红瘦,我们来到了名声在外的“大学生村”——辰溪县傅家湾村。

  走进村中,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承载着辉煌历史的“荣誉”墙,这个仅有228户,1180多人的村庄,自恢复高考以来就出了230多个大学生,学成之后,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和领域里建功立业。

  傅家湾村,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沅江岸边。这里是大洑潭水电站的上游库区,依山傍水,村前这是一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树木茂密的青翠山冈,江的对岸是火马冲镇的大桥村。渡口码头旁就是著名的松溪口贝丘遗址,考古证实这是距今6600年至7800年前的古人类聚集地,与洪江高庙文化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据傅姓家谱记载:傅家湾村傅姓一世祖傅文榜祖籍江西,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中进士,授辰州府通判,1357年改任辰溪县正堂。二世祖傅晔,于明永乐三年中举,是辰溪县考上的第一位举人,授陕西白水县教谕。致仕后携家眷定居松溪口,并在傅家湾购地置产,建房造田。傅家湾人耕读传家,历代皆有英才出。

  和风细雨,杜鹃声声,正是种田好时节。与当下不少“空心村”不同的是,这里呈现出的是一片农忙的景象,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傅家湾幸福小院”坐落在主干道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占地数亩,宽敞明亮。一长排砖木结构的崭新房子修在左边,室内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中间是空旷的水泥坪场,右边是清爽干净的食堂。村支书傅作喜介绍说,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入住小院,每人每月只需交纳200元。目前,已有30多位老人加入其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傅家湾村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傅家湾村“家风家训馆”也建在幸福小院内。“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馆内,村里傅、彭、刘、欧、张、谭六大姓氏家训排列整齐。“爱国爱家”“明理守信”“孝老爱亲”“奋发有为”“勤俭持家”……一条条,一句句, 传承的是忠孝至上、内外兼修的良好家风。

  红色文化根植于傅家湾村这片沃土深处。1935年12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中一支1000余人队伍途经傅家湾,在村中生火做饭短暂停留,村民傅重瑞、张泽民等多人当即参加了红军。饭后,队伍从白马岩古渡过河,向溆浦开赴。村民感念红军的为民情怀,自发组织了12条船帮红军渡河。从此,“红军路”“红军树”“红军渡”“红军井”,成为傅家湾人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白马岩古渡,是辰溪县境内目前保留的为数不多的渡口之一。“沅江流水到辰阳”,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此留下了名篇《送吴十九往沅陵》。如今,这一江碧水因大洑潭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而使上游成了“高峡平湖”。

  古渡,已经成了傅家湾的乡村文旅风景区,“露营基地”“河滩休闲游乐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游道回廊、烟雨楼阁、观景台等初步成型。这里,也是附近村庄每年端午龙舟赛的竞渡地。每年农历五月,龙船聚集,锣鼓铿锵,喊声震天,鞭炮齐鸣,汇聚成欢乐的海洋。“雾锁大江云烟起,情牵桑梓离愁长。”“仁寿亭”上的这副对联,是傅家湾离乡儿女内心的真实写照,不管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他们都情牵家乡,感恩父母,回馈家乡。

  好家风孕育出好民风。村里留守的村民中有一支文明实践志愿队,他们在农忙之余义务清扫道路、修路架桥、栽树种花美化村庄。在外打拼成功的青年在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后,纷纷回村建别墅,修楼阁。穿行村中,但见绿树成荫映洋楼,小桥流水奏和音……

  一缕书香传家远,千年文脉裕后人。人杰地灵的傅家湾村,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