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节粮减损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常宁市三角塘镇长江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晚稻。(资料照片)周秀鱼春 摄

  肖力青

  核心提示 

  抓住收割、储存、使用等粮食生产后的各个环节,对于推动节粮减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该法共分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11章。该法施行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具体体现。

  “全方位”,意味着粮食安全不仅仅要从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等方面来抓,还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来抓。推动节粮减损,减少粮食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粮食的有效供给和利用效率,对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降低机收损失率

  粮食节约是与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对应的。2016年至2019年间,南京财经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调研显示:2016年我国粮食品种产后各环节综合损失率高达18.36%。夯实粮食安全基石,必须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集约、可持续、低碳的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在粮食收割环节,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人员不仅要加强田间管理,更应当从数字化、信息化着手,帮助农户解决收割中的浪费问题。例如,指导农户在收割机上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它操控无人驾驶农机。这样,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升了标准化程度,收获质量更高。同时,对收割机进行优化改装,防止风把收割的粮食吹走。

  “新农机+新农技”,铢积寸累,降损增效。加强粮食生产,必须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活动,提升全民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如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示等,让种粮农户充分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安排技术人员对种粮户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供补贴政策,加大对购买新农机、采用新农技的补贴力度。建立示范户和示范田,让农民看到身边的成功案例,感受颗粒归仓实实在在的益处。

  强化设备、技术和人才支撑,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粮食储藏受设备、技术、人才支撑等因素影响,是节粮减损的重要环节。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粮储仓容,弥补仓容缺口,开展“智慧粮库”建设等,提高技术水平,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要根据粮食产量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粮食收纳库点的数量和规模。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大对常德、邵阳、衡阳等产粮大市的收纳库点建设。对于较偏远地区,可开展上门收粮服务,让种粮户“就地卖粮”,减少种粮户的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提高种粮收益。深化“藏粮于技”战略。改造“小、散、旧”粮库,开展“五恒”粮库建设,即恒温(主控温度15—20℃)、恒湿(60%—75%RH)、恒氧(维持低氧环境,保持内循环)、恒洁(控制库内清洁度,阻挡外来病虫害)、恒智(365天24小时实时智能运行),将我省粮库改造成“零碳、高质、绿色”管理的“智慧粮库”。

  扎实推进“人才兴粮兴储”。粮储系统精简分流后,人员出多进少,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出现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技能弱化,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高技能人才缺乏等现象。省内大部分大专院校已取消设立粮油储藏、粮食防化、粮食检验等涉粮专业。应制定实施全省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兴粮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在职学历提升和业务技能培训鉴定。积极协调教育、财政等部门,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培养粮食行业高端人才。依托湖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创建的湖南粮油工程技师学院,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粮食院校,打造湖南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基地、湖南粮油研发与加工制作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湖湘特色粮油文化传承与推广基地,以人才支撑储好粮。搭建技能比武、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交流锻炼平台,选拔、培育优秀人才。建好用好省经贸国家级粮食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带徒授艺,引领仓储科技创新发展。

  培养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良好习惯,实现“藏粮于俭”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其中生产流通环节食物损耗3亿吨,消费环节浪费1.6亿吨。如此大量的食物浪费,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被无效消耗。

  深化“藏粮于俭”,建设隐形良田。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培养形成物尽其用、杜绝浪费的良好习惯。时刻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生活作风,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珍惜粮食、适量点餐,避免攀比、合理消费,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倡导剩菜打包、光盘行动,杜绝“铺张剩宴”“舌尖上的浪费”。建设节约型智慧食堂,引导个人根据食量适量取食。推广全谷物健康饮食,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变,不过于追求“精白细”,保留更多营养,减少加工损耗,有效提高粮食转化率。

  (作者系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