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琴
推进教育数字化,一个很具化的途径,就是将传统优质教学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方法则是实现“关键课程”育人目标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方法。唯有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着力实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场景迁移、育人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拓展思政教育数字化“大视野”,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的核心在“立德”,着力点在“育人”,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开展数字化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其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深受数字化时代影响,学习、生活、交流场域较以往有显著区别,单纯的传统线下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在教育数字化趋势下,高职院校必须以数字化“大视野”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应主动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秉承“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理念,实现“数字平台覆盖全面、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校内校外协同发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数字化教育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势能。
搭建思政教育数字化“大平台”,推动教学场景迁移。数字化育人平台是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支撑,搭建好数字化“大平台”的关键,在于推动教学场景向线上线下融合式发展迁移。一是塑造数字化教学场景。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打通思政教育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导向,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建立数字化智能化模拟场景,推动数字平台建设。要打造沉浸式的立体化教学场域,营造可支持泛在学习的育人环境,以此突破思政教育时空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基础与技术支撑。二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联动各方优势教育资源,发挥校外红色资源、博物馆、社区等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实现育人资源的互联共通,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三是打造数字化交互空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动数字化平台与学生学习生活深度对接,为学生打造全时段、全覆盖的数字化交互空间,实现教育要素的智能化转化,提升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将输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育,提高数字化教育场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效率,营造“大思政课”氛围。四是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思政数据全链条管控体系,编制数据清单、摸清资源底数,优化资源供给、提高育人实效,强化使用责任、保障数据安全。
培养思政教育数字化“大师资”,提高协同育人效能。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提升教师的数字化适应力、驾驭力和创造力。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大师资”队伍,以切实提高“大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一是引导教师树立精准思维,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因材施教,提升思政实效。增强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学生行为、认知、思想变化规律的能力,使之能够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习惯特点、思想动态的差异,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做到识别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教育精细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目标导向、实现情感链接,做到思政教育内容精准“滴灌”。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工作机制,帮助教师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联通,促进多方积极配合、互联互通、协同共进,提升思政教育效能,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麦田守望”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综合发展工作室建设阶段性成果,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综合发展工作室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