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松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是培根铸魂的工作。社科普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彰显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在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以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社科知识,将其转化为大众的素养、能力、道德、观念和信念,汇聚起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强大精神力量。
着力提升社科普及内容质量。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性,是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的关键所在。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主题,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主线,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出政治站位、学出深厚感情、学出干事本领。结合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社科研究成果,推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入脑入心入行。把社科普及同基层实践、百姓生活相结合,实地调研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用真切的情感、鲜活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融入百姓身边事、群众关心事,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着力创新社科普及形式载体。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近年来,湖南着眼人民所想、所需,充分发挥湖湘大学堂、社科普及基地、优秀社科普及案例、“湖南社科”宣传矩阵的作用,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科学常识,既讲出老百姓的心里话,也讲清楚了现实到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取得了较好成效。面向未来,要充分运用“社科+互联网”融合模式,推动社科普及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主流媒体平台的传播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实现社科普及的精准推送。探索“社科+文艺”新方式,通过文艺“搭台”、社科“唱戏”,运用小戏小剧、红色歌曲、花鼓戏等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传播社科知识,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结合群众工作和生活实际,将社科普及的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灵活运用座谈会、田埂会乃至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让社科普及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着力建强社科普及工作队伍。社科普及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既懂社科又会普及的复合型人才。着力完善社科组织机构,构建省市县上下贯通的社科普及工作格局,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社科普及工作队伍。建立社科普及人才库,形成遍及各领域的社科普及人才网络。注重培养选拔品德好、专业精、水平高的科研骨干从事社科普及工作,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加强对社科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探索推进文化特派员制度,锻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素养高、宣讲能力强的“社科宣讲轻骑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注重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干部群众实际,根据基层受众差异化特征,有效发挥优秀青年、英模人物、驻村干部、乡贤能人等群体的作用,组建基层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伍,让群众唱主角,扩大社科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社科普及再上新台阶。
着力完善社科普及制度保障。深入落实《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有权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应当将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成果作为相应系列社会科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和工作业绩考核评价的内容;开展优秀社科普及作品推荐、资助出版等工作;鼓励名家大家和社科工作者创作更多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引导优势社科普及资源向农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科普及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促进社科普及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围绕当前社科普及重点难点问题设立研究项目,组织社科工作者结合社科普及实践,对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拓宽社科普及的深度和广度。
传播创新理论、普及社科知识,让社科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民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要把社科普及工作作为担当使命任务、推动社科事业繁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深入人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期待,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体现社科担当、贡献社科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