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青枫记》到《出路》

  龚旭东

  近年来,胡小平从散文和中短篇小说转向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主,接连出版了《蜕变》《青枫记》《格局》等多部长篇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2020年,小平出版《青枫记》,令我为之欣喜,深感这部作品是湖南乃至全国扶贫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成果。《青枫记》作为毛泽东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品,获评中国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荣获湖南省“梦圆2020”征文长篇小说二等奖、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等,被誉为“雪峰山下的‘创业史’,湖南西部的‘山乡巨变’”。

  最近又读到小平近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出路》,更是由衷地为之点赞。《出路》是一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和“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将乡土味、市井味和烟火味、人情味融为一体”,从这部小说情节架构、人物塑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小平对时代、社会、生活,对人生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更宽广、细致,体察和理解更深入、深刻,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意识更强了,对问题的解决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从他对叙述方式、结构、场景和细节的营造,从这部作品的氛围、气息和语言运用,可以看到他的创作正在趋于更严谨、精细,创作手法和方法更加成熟。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小平的创作也在同步升级、超越。

  《青枫记》共36万字,以青枫村的脱贫摘帽为核心,巧妙地将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与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基层党建等融合起来,展示出了扶贫事业的深远影响,以小见大地描绘出了乡村振兴的宏大画图。《出路》初稿近60万字,后精简到45万字,以在外当老板的杨立业和大学毕业生黄一欣先后回到雪峰山深处古老的盆中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和银行帮扶队扶助乡村振兴为重点内容,写出了盆中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描绘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丽画卷,既是一个山村的变迁史,也是一部山村的奋斗史。盆中村因为没有路而百年不变、贫穷落后,因为有了路而天翻地覆、面貌一新。这路是来路,也是出路,是地上之路,也是人心之路。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了勇于变革和进取、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人,这条路也就成为了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出路》比《青枫记》时间跨度更大、视野更开阔、视角更独特,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现出党组织和党员在山乡巨变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党员面临困难和危险、面对金钱和利益时的不一样、不一般,但没有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在一个个感性场景和情境中弘扬着诚信和担当、勤劳和节俭、友善和互助等传统美德,传播了向上和向善、奋斗和创造、牺牲和奉献等正能量,给人启迪。杨立业的不当老板当支书、黄一欣的不恋城市回乡村、黄国庆的辞去主任搞种植、胡明国的主动让贤、胡春晖的舍己救人、陈国兴的跳进洪水抢救集体资产等等,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情怀和境界。

  《出路》写了盆中村的沧桑巨变,更写出了沧桑巨变的曲折和新面貌的来之不易;不仅写盆中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优化、收入的增加、物质的丰富,更写出了村民思想观念、精神风貌、行为习惯等的转变,对乡村治理、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等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和书写。如黄一欣通过“积分管理”来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深入人心;杨立业在创建石材厂、茶厂和创办种植、养殖合作社时力主合理分配,兼顾集体和个人……这部作品对雪峰山地区丰厚多样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地域特产等人文自然景观的精彩描述,凸显出浓郁的地标文化,为小说增色添彩,表现了对大雪峰山的深厚情感与回馈。

  《出路》采用复式结构,围绕盆中村半个世纪的巨变这一主线,时而多线平行推进,时而交汇、交织,充分运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方式,将历史与现实、乡村与城市、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着力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的喜怒哀乐,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社会的嬗变息息相关,以人写事,通过人物命运、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的变化来反映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山村之变,既有历史的纵深和厚度,也有现实的宽阔和广度,充分展示了小平的勤奋、进取和探索精神,是他创作上的新突破、新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