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瑶
自唐宋时期扇面与书画结缘之后,扇面画便作为新的一种书画创作形式逐渐流行起来。由宋代纨扇的流行到明清折扇、团扇画的兴盛,是扇面艺术逐渐由权贵阶层向民间发展的体现,也是制扇工艺、材质的发展与传统文人、画家共同参与的结果。扇子小巧而精美,书写、作画也非常方便,文人、画家也会主动选择扇面形制进行书画创作。
团扇、折扇是文人、画家创作的主要形制。折扇又称聚头扇,兴起于明代。它并未完全丧失纳凉的实用功能,且由于可一开一合的构造特点,文人雅士可以将扇子置于袖中,便于随身携带、把玩。雅集之时,友人间可以相互赏阅各自珍藏的折扇,或者作为赠送、酬酢之物。折扇在明代风靡一时,团扇的创作体量相对较少。至清代开始,折扇、团扇均是扇面创作的重要载体。
湖南博物院正在展出的“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院藏扇面展”,从院藏千余件清至民国时期的扇面藏品中遴选出137件(套)扇面,展示出扇面画的艺术美感、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者与受赠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交往情谊。
展览的扇面,除了少量保留扇骨的折扇兼具了引风纳凉、遮面的实用性之外,其余的展品大多仅有扇面而无扇骨。从无扇骨的扇面开合所留下的折痕可以看出,是装裱师特意将扇骨取下,将扇面进行单独装裱,以便于观赏。这表明了在书画艺术与扇子结合之后,纳凉实用功用的退化与艺术观赏属性的提升。由此可见,扇面画也可以脱离扇骨,独立出美学价值。
扇内风景
扇面书画是传统艺术里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诗书画印在咫尺间随形铺开,展示出扇面艺术的独特美感。
作为手卷、条幅、中堂等绘画形式之外的“别体之作”,扇面画的创作题材与其他形制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在构图上,由于扇面形制的特殊性,无论是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书法,在创作中都需要依据所选扇子的形状去布局,契合扇形是扇面创作的重点。
同时,因扇子的尺寸都相对较小,相比于手卷、条幅、中堂等更大尺寸的形制,缩短了画家作画的时间,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绘画体验,这种特殊的形制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欲。扇面作品既反映了创作者的巧思构造与经验、格调,也能展示出不一样的趣味。
花鸟扇面一般采取折枝式构图,花卉植物的数量并不会太多,取以少胜多的妙意。此次展览所展示的花鸟扇面,题材丰富,技法多样,绝大多数扇面为富有传统寓意的梅、兰、竹、菊、牡丹、芙蓉等题材,其中也不乏画家以常见的蔬果、禽鸟草虫作为描绘对象,也有区别于折枝式构图方法的作品。
如齐白石的《苇雁图扇页》,作品构图表现出更开阔的环境与空间,以铺毫写意的笔法表现河岸边栖息的苇雁,作品生趣动人,体现画家对动物习性的精微观察。同样运用这种构图方法的还有汤熊所绘的《苇雁图扇页》,画中苇雁的画法与齐白石的大写意画法截然不同,坡岸以淡墨大笔触擦染,苇雁用没骨法泼染,是近似于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画法。
又如粤派先驱画家宋光宝所画的《花鸟图扇页》,所描绘的对象是并不常入画的樱桃。构图截取了樱桃树的一角,写生气息浓厚,画家运用撞水、撞色法表现果树、果实,笔触轻快,色彩明净,使画面产生一种清新的格调。花鸟单元的代表作还有包世臣的《松竹牡丹图扇页》,画松、竹、牡丹,构图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松树勾勒点染,干湿笔并用,花卉以没骨法直接画成,竹为双勾画法,山石皴擦点染,逸笔草草。
人物画也是画家们经常创作的题材,且受到形制的影响相对更小。与其他形制的人物画一样,人物虽然作为主体存在,却不会占据画幅中太大比例,更需要留意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呼应关系。展览中扇面人物画代表作品有管平的《仕女图扇页》,以柳叶作为画面的前景,将倚窗少女绘制于柳叶的留白缝隙处,少女的比例大小虽不占据太多空间,但恰好被安排在画眼位置,使画面构图显得稳固。
展览中还展出了民俗题材的作品,如鸿勋《捕鱼图扇页》,描绘月夜下捕鱼劳作的渔夫,富有生活气息。
画扇摹古
展览中的山水扇面受扇形的纵向尺寸所限,多采用平远、深远构图方法来表现自然空间,在题材、画法上表现出对古人绘画程式的参照。因此,大部分的山水扇面中能寻找到相对明显的师承脉络,画家们绘画技巧的高低、个人品位、对摹本的取法倾向均反映在作品中,摹古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了。
以沈瀚《山水扇页》为例,作品是山水画中常见的远山-中水-近坡岸、屋舍、树木的二段式构图,画中少有写生痕迹,更多是表现出山石法、皴法、树法等方面对四王一脉南派画风的遵从,是典型的摹古作品。
再看展览中沈翰的弟子们的山水扇面,会发现虽然有师徒传授关系,但弟子却不一定完全遵循老师的摹古方法与绘画风格。在传统的师徒授课模式中,学画者依然保有极大的个人发挥空间,在传承的同时作品也可以具有自我面貌。
如沈瀚弟子萧俊贤的作品《秋雨生凉图扇页》,画中山石、树木的组合造型,虽然没有脱离传统山水画图示特征,但笔墨语言却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体现出对古人绘画规律的梳理与主观发挥。萧俊贤早年师从苍崖、沈翰,在临摹方面取法广泛,不拘泥于一家画风。从《秋雨生凉图扇页》可以看出画家娴熟的画面掌控力,画中景致、笔墨语言与黄公望绘画程式之间的“不似而似”,正是画家师法传统、取法自然、自我意识的综合体现。
摹古这一种创作方式,沿袭已久。展览中所展示的摹古山水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摹古而衍生出的不同的创作方向,或许可以对后人的摹古有所启发。
扇外情谊
文人、画家以扇面作为创作载体,将情感寄托其中,创作的扇子被作为友人之间的馈赠之物,用于祝贺、聚头、赠行、雅集、唱和等社交场合,传递情感与善意,使扇子的功用更进一步被拓宽。展览中,不仅从传统题材展示了扇面艺术的全貌,更是从求扇、赠扇、文人唱和这些交往层面解读其中的文化属性。展览中湖湘名人的作品较多,也反映出湖湘地域的文化底蕴。
如祝寿这一传统的习俗,《松贞鹤寿图成扇》便是徐桢立1951年为好友雷恪七十大寿所绘,绘画元素便是具有长寿寓意的松、鹤。扇中有两处款识,一处为徐桢立本人所题,内容为“恭甫七兄七十寿辰,用恽草衣画法写松贞鹤寿图奉祝,时辛卯七月十七日余习弟徐桢立并识。”另一处为雷恪所题,内容为“应南仁兄携六世兄起大来余家,把扇不释,即以与之,持此障面可以祛疫。中秋节恭甫恪记。”徐桢立借扇画传递情谊,恭贺好友雷恪寿诞。而雷恪回应所题的款识,唱和之意尽显。
而萧俊贤的学生李琬玉所绘制的《美人凝思图成扇》,也是为其父亲古琴家李静寿辰所画,只不过,画中所画的却是一位倚石沉思的少女,虽然画中的满树桃花、石间青草都设色妍丽,富有生机,但严格来说这不属于传统的祝寿题材。作画者将心意放置于一笔一画当中,作为献给长辈的礼物,受扇人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情意,题材或许也不那么重要了。
展览中还有十件书法扇页是谭延闿为好友徐崇立所书,起因是徐崇立得到名贵的岭南高丽苔笺,于是请谭延闿书写扇面,谭翁欣然应允,临帖十扇页,徐崇立精心装裱珍藏,在谭延闿过世一年后的1931年夏至后七日,徐崇立睹物思人,在扇页上题跋回忆求扇的经历,不免感伤,这十件扇页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