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许 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专题部署。深刻领悟“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哲学内蕴,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由愿景变成现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自然界之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既以资源的形式提供“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也以生态环境形式提供栖居之所的生态家园。
尊重自然是顺应与保护自然的前提,缺乏尊重自然优先地位、尊重自然规律的自觉,难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律。实践反复证明,高扬人的能动性而忽略人的受动性,盲目地征服与控制自然,自然必定无情地报复人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利用自然的经验与教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直观表达。立足于“生命共同体”的新认知,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秉承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要求,赋予发展应有的绿色底色,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系统整体工作方法,强调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唯物辩证法认为,孤立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自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个体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生成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系统性、整体性。
强调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是在肯定事物普遍联系性的基础之上,坚持用系统整体的工作方法推进绿色发展。实践证明,人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系统思维而重自我轻自然、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整体,最终必然造成自然的毁损与破坏,与绿色发展相背相违;人类要改变条件险恶的自在自然,修缮破败的人化自然,需要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式生态治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无功而返。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必须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融入国家治理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而言,党中央站在政治高度统筹绿色发展,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跃升,与此相对应,环保“大部制”的构建和“垂改”的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和绿色发展的整体推进。不过,绿色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协同联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成为“普遍”形态。
彰显人民至上价值目标,强调普遍绿色促推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是以绿色规范约束发展,将绿色与发展相融,以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发展而放弃绿色,实际上是“竭泽而渔”;因守护绿色而放弃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坚持绿色发展,其目的是要走出牺牲绿色谋求发展的误区,让绿色为高质量的发展赋能。通过创新绿色科技,增加绿色投资,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消费等,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保护与改善生态民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锚定发展目标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当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更要求我们既保持“绿色”定力,更增加“发展”活力。以实现“双碳”目标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先立后破”,立起的是发展的高度、民生的厚度,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研究”(22A04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