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湘江副刊·潮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潭书香

    三潭书院。作者供图

  【简介】

  三潭书院位于湘西凤凰县,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所建。南方长城(苗疆边墙)区域现存第一大书院。1914年废科举兴义学,书院停办,改名“存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吉信完全小学。

  龙骏峰

  凤凰县城东北四十里有吉信镇,旧名得胜营,是明清苗疆边墙沿线的一处军事重镇。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外来人口涌入,兵营文化、商旅文化、汉文化和苗族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磨合交融,不仅带来了人口、经济等各方面的繁荣,也催生出了当地尚武好勇、崇文重教的独特民风。特别是清咸同年间,乡绅吴自发创办三潭书院,使吉信从此人才辈出,在湘西享有盛名。

  吴自发号诚斋,苗族,凤凰厅得胜营沙坪村(今竿子坪镇板参村)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其幼年时,父母为讨生活,举家搬到吉信镇上定居,在镇郊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菜为生。吴自发13岁那年,父亲吴秀正去世,全靠母亲龙妹沙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当时吉信万寿宫旁边有一私塾,吴自发每次跟母亲上街卖菜,回来就躲在窗外听课。先生见其聪颖,遂免收学费,自愿教他读书识字。咸丰五年(1855年),21岁的吴自发到贵州黔东投奔在那里带兵打仗的堂兄吴自烈。咸丰七年(1857年),黔东战事平息,46岁的吴自烈自念年纪已大,加上儿子吴朝凤在战场受重伤要回乡休养,便解甲归田,将三千子弟兵都交吴自发统率。

  吴自发将堂兄留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叫“诚字营”。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跟着同是凤凰人的贵州提督田兴恕,转战贵州,连打胜仗,因功升任镇远知府。吴自发在任贵东兵备道台兼镇远、思州知府期间,做了许多实事,政声极好,史书评价他:“招抚流难之民,复业分耕以稳民心,安定社会秩序;开仓济贫,修筑城垣,兴立碉堡,修建桥梁;复兴书院文学,振兴文教,使地方求学风气日渐兴起。”

  虽然长年远在异地为官,但吴自发心里始终挂念家乡的发展。他多次以私人名义,捐款在吉信、板参等地修桥铺路,扩建吉信文昌阁,修建天王庙、昭忠祠、吉信农贸市场,参与光绪版《凤凰厅志》修纂工作等等,大力支持地方慈善事业。

  同治十一年(1872年),朝廷补发历年拖欠的军饷。吴自发的“诚字营”也因此领到一笔巨款,但营中许多士兵早已阵亡和退役,他们的欠饷无法发放到位。吴自发思来想去,决定拿出8万两饷银,在吉信和板参各修建一所书院,发展家乡教育,为地方培养有用人才。

  当时在镇远为官的吴自发,参考镇远书院、文庙等建筑的式样,请人精心绘制图纸,然后安排亲兵护送银两回家乡兴建书院。其中吉信的书院建设,托付手下一名王姓亲兵和知名乡绅杨泳秋监工,板参的书院则请闲赋在家的堂兄吴自烈负责督造。吴自烈拿出祖屋左首坎下的竹园作为书院用地,建成后直接取名“竹庐书院”。吴自发虽然出了钱,但竹庐书院一应建设都是堂兄操心出力,所以对外说是吴自烈创办的。

  吉信书院竣工后,吴自发亲自命名为“新吾书院”。西晋玄学家郭象《庄子注》有语:“不忘者存,谓继之以日新也,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不忘者存,继之日新,这或许就是吴自发想表达的意思,他希望家乡学子勿忘记前人的流血牺牲,要继承弘扬他们的精神,新新不停,生生相续,以全新自我不断开创美好未来。

  新吾书院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入使用,前后共花了两年时间。书院坐落在古镇西南小石峰上,万溶江水从崖下环绕流过,古木参天,环境幽雅,乃读书学习的最佳场所。书院占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17个房舍。整体由牌坊、头门楼、正殿、教室、寝室、回廊等组成。牌坊今已不存,其他建筑仍保存原样。正殿为穿斗式重檐歇山顶结构,外面看去是两层,里面实际有三层。回廊为抄手式样和暖廊结构,两面都有槅扇和槛墙半窗封闭起来,既防风保暖,又不妨碍视线和采光。窗户由不规则孔格和漂亮雕花图案构成。连接两边木柱的穿桥枋上,以阳雕手法雕刻有凤凰、青狮、白鹿、仙鹤、芝兰等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正殿后门是半圆形拱门,外廊为一堵嵌有西洋式花窗的砖墙。走出拱门,左右巷道尽头各有一个月洞门,门上加盖有立柱支撑的庇檐。

  除了院舍建设,吴自发又从剩余款项里拨出一笔银子,由杨泳秋出面,购买了一千多石谷子的上好水田作为书院学田。之后又在禾库添购了三百多石谷子良田,用来补贴老师工资。书院每届招收学生80余名,书籍、膳食、学费全部由书院免费供给。学生考取秀才、举人的另外有奖金。进入民国后,原来的奖学金制度相应变更,改为考取中学生的每个学期奖励16块银元,考取师范生的每个学期奖励8块银元。

  光绪六年(1880年),吴自发回老家省亲,专程来到新吾书院视察。他看到书院布局完全按自己当初设计的图样建造,心里十分满意。当听到书院山长汇报说,正式办学短短几年间,新吾书院就培养出不少人才,成为除县城敬修书院外全县最好的一座书院。吴自发老怀大慰,连连称赞说心血没有白费。最后,他来到书院前坪上,居高临下欣赏周围风景。只见峰脚下万溶江与冷水溪交汇处,古木掩映,碧流潆洄,漆树潭、杨柳潭、罗布潭如同三星连珠,拱卫书院。吴自发高兴地对杨泳秋、王姓亲兵说:“这地方选得好,尤其下面三个水潭如同三星拱月,并且契合了我们三人合力创办书院、共同守护书院发展的初心,我提议将新吾书院改名为三潭书院,既是历史见证,更提醒我们要继续努力,培养更多人才。”陪同人员一致鼓掌表示赞成,新吾书院由此更名为三潭书院。

  三潭书院的创办,为湘西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涌现出一大批苗族知识分子,有力促进了苗疆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所书院共走出1名进士、8名举人、30多名秀才、1名院士,以及一大批文化名人、大学教授、国家公职人员。

  百年书香,谱写华章。一个人开创了历史,一座书院铸就了传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