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秋菊
响应时代号召,全国各地作家纷纷走进清溪村采访创作,报告文学作家余艳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
乡村在作家们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如今的清溪村将周立波笔下的美丽田园清溪化为现实,有了一条清冽冽的清溪,种上了荷花,柏油路、磁悬浮路灯、清一色的小洋楼民居一栋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村子里打造了立波小街,村民在小街摆个小摊,为游客奉上自家生产的擂茶、麻辣烫,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村里建起了印象广场、清溪长廊、连环画桥墩、清溪剧院、映山红花谷,夜晚的清溪村,更是美轮美奂。
令人惊叹的是,智慧清溪建设正在拉开大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智慧云平台三网融合,这些在城市兴起不久的新事物,在清溪村已经落地生根。每年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万人次游客的清溪村显然已经走出乡村,走向世界。作者欣喜地写到基层政务服务正在利用建起来的“互联网+政务”,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政务效能,真正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农村,种田、养猪这些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正在退出农民的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村民们纷纷把种粮、养猪、养虾、做凉席作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了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除了立足本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新山乡巨变》写到,清溪村集中了150多家规模以上的高科技企业。国联水产在清溪村设厂,对稻田虾进行深加工,村民在家门口上班,近千人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作家还关注到集中乡村力量发展产业的创新性做法。村办企业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智慧农业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和发展,作者写下了乡村的无人机施肥、自动种植养殖场景,田野上的繁忙景象透着浓浓的“科技范”。
书写清溪村的文学作品对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全景式的透视。《新山乡巨变》写到返乡的村民,有的进入当地工厂,有的在家经商,都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村子里的清溪剧院文艺大戏正在点亮乡村的文化天空。旅游观光、土地认耕、农事体验、产品供应,一场场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活动,在乡村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农村作为“信息孤岛”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乡村和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正在用全新的方式,展示着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图景。
《新山乡巨变》也关注到了乡村消费方式的变化正在成为乡村新的增长点,并进一步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深入乡村采访又长期关注网络文学及其传播的余艳敏锐地发现,在城市发展起来的电商平台在乡村迅速推广,获得了巨大生机。“恰创客”平台着力挖掘农村的消费市场,将商务中心建到了村部,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也可以通过指尖一键搞定买卖交易。
作家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了乡村的新气象。村民赵应飞一家“杀鸡宰鸭地忙活了好一阵子,炉火正旺,游客进店,他们开始为订餐的客人烹饪各种菜肴,腊肉、干鱼之类的农家菜也陆续上桌,一家人忙得热汗直流,脸上却漾着笑容”。忙碌的场景展现的是村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外创业的青年回到了家乡,把外地大学生媳妇也带回了清溪村,一家三代人幸福感爆棚。“太好了”“不得了哒”,这些赞叹声在《新山乡巨变》时常可以读到,这是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幸福,也是作者在采访过程中由衷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