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杜远薇,1992年出生,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扎根乡村教育11年,现为沅陵县明溪口镇芙蓉学校校长兼语文、道德与法治、摄影社团教师。
曾获2020“马云乡村教师奖”,怀化市“最美乡村教师”“教书育人楷模”,2021教育部乡村优秀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获奖教师,2022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教师等荣誉。
【日志】
1月5日,星期五。
今天,我的朋友阿健来我们学校了。我和孩子们头一次迎来了专业的摄影老师讲课。
天气不错,上课前,我俩在操场边走边聊。他说我们的学校风景很美,教学环境很好,连声点赞。
我自豪极了!
只是,我没有告诉他,其实2013年刚来这里时,我看到的校园是落后且陈旧的,“脚踩泥土地,面朝瓦砖楼”,自己还经常为此哭鼻子呢。
我跟阿健聊了自己过去这十年的经历。比如我教语文、道德与法治,又比如我喜欢带着孩子们阅读、摘抄、摄影。
阿健笑着说我很“文艺”,我说这与我的教育理念有关——教育,不仅是灌输书本知识,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让孩子们去热爱生活、发现美好。
下午4时左右,又到了摄影社团上课的时候。每周2次课,我们20多个人都会共同学习理论、分享作品。
阿健想看看我上课的水平,我只好“班门弄斧”。没想到,他夸我很专业,“黄金分割点”“光影”等知识点都讲得不错,我很开心。
给孩子们讲点“皮毛”,我还是可以的。毕竟,我只是想让他们了解一门新技术、新知识,多一种渠道去看见世间的美。
孩子们使用的设备不过是被家长们淘汰的手机罢了。但我曾告诉他们:记录,本身就是对生活表达热爱的一种方式,无关手段与设备高低。
但是,你能想象孩子们有多浪漫吗?
“地上一团水,水上一片叶子。在我心里,这就是‘泰坦尼克号’!”课堂上,天真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炫”起自己的作品。
“你看你居然把光线明暗诠释得这么好”“你给照片取的名字好有想象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拉着阿健问东问西,他忙不迭地一直点评。
我看得出,很多孩子对阿健手中那台摄影机很“眼馋”,于是便提议“要不我们下去合个影吧”。
阳光洒在宽敞的操场,阿健给我们拍下了不少照片。组建摄影社团5年多以来,我们终于有了一张专业机器拍摄的合影。
“你们想试试这台机器吗?”阿健告诉我们,这可是自己拥有的最好设备,挺贵呢!
孩子们眼里都在“放光”!他们争相接过相机给彼此拍照。“以后我也要买一台”“以后我也想去给别人拍照”……好几个孩子在议论。
一同玩耍的间隙,阿健突然问我——为什么想着在乡村学校开个摄影社团?
我告诉他,其实,小小的镜头,便能让孩子学着去观察生活,让他们拥有“看见美”“享受美”“理解美”的能力,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
而且,我还经常帮他们投稿呢!
我告诉阿健,有个叫小奥的孩子,学习虽然不太突出,但摄影能力却是棒棒的。之前,他的作品经我们努力争取登上《湖南教育杂志》,现在这个曾经令人头疼的男孩,各方面都在进步。
不光如此,社团的作品还刊登在了《中国摄影报》《中国教师报》;我们还在集镇上办过摄影展;我们还有学校里的摄影展示架……
“所以,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去看见’生活的美好,更能因为‘被看见’而变得更自信,就是你把社团取名为‘看见’的初衷吗?”
我告诉阿健,他的理解还少了一点。
其实,创办“看见”摄影社团,也是希望这些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埋下那份对家乡的认同感——通过镜头和影像,看见家乡的美;若未来学成名就,也愿回到这里。
下午5时许,夕阳余晖落在山头。这堂课也差不多快结束了。
阿健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作业——
他说,快过年了,大家都记得拍一些喜欢的图片,主题就是“我眼中的年味”。
他还说,今后有办法帮我们多争取投稿渠道,说不定以后大家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见。
孩子们高兴极了,拍手叫好。而我,也已经开始期待了。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