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媒体时代,文艺如何引领大众文化消费

    漫画/傅汝萍

  周思明

  融媒体时代,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网络上的短视频。君不见,地铁里,公交上,机舱中,轮船内,马路上……凡有人处,必有自媒体短视频伴随。资料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而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有65.6%,其中的活跃用户占到了20%。

  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交媒体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知识的形态和内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但由于短视频作品内容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流量视频,属于那种只是用于打发时间的无厘头,乃至低级无聊、媚俗庸俗的文化垃圾。

  面对铺天盖地自媒体短视频的冲击,严肃文艺、主流文艺如何生存、怎样发展,能否以自身魅力与前者展开良性竞争,进而引领大众文化消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应该承认,世俗化文艺的确拥有相对广大的接受群体,这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关系更加紧密,与普通民众的消费心理更加吻合。将世俗文艺纳入当代文艺的版图,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文艺生态格局,但只有这样,文艺生态链条才可能是完整的。那么,问题来了:文艺世俗化的车轮不可能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地行进,它在拓宽表现路径、取悦大众的同时,也于不经意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学者维克托·舍恩伯格在《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乃至价值观念。大数据时代诞生了更多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也变得更趋复杂多元,而艺术批评的主要职能是对创作的规律性研究,其本质是对于“情感与形式”的研究。要使这项研究具有针对性并实现有效性,就要加大以艺术创作为靶的批评力度。作为价值引领力量的文艺批评,要从“问题意识”导入,以“价值关怀”为归旨,自觉求真、向善、寻美,大力去伪、驱恶、揭丑。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精品创造、经典诉求的主观努力,创造出更多好的文化产品,以此与那些趣味低俗、媚俗、庸俗的创作展开竞争。

  融媒体时代,创作者要在生活、艺术、思想三个层面上恪守对真的坚持、善的追求、美的发现。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有志气、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社会的良知和代言人。要明白文艺的价值,不只是满足于逗人一乐,而应该具有批判与建构的双重功能。

  文艺家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文艺家来说,文化自觉,贵在文化选择、艺术追求上的觉悟与觉醒,包括对文艺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艺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艺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对创作者而言,无论处于何种地位和身份,都应该努力创造有益于大众尤其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消费产品。从接受美学角度讲,人们希望并渴求主流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希望在经济不断增长、生活走向富足的同时,能够享有健康精美的精神食粮,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优秀的文化产品是时代的,也具有未来的潜在内容。每一位创作者都应以独特的艺术把握方式,在个体与群体、历史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悲剧与崇高、审美与功利等多重矛盾关系所形成的错位、冲突和张力中,致力于时代精神的发现与讴歌,将表现大众、表现民生与自我审察、自我批判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勇于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创造出更多文艺精品,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有力引领大众文化消费潮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