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为人先勇攀登 伟人故里起宏图
——2023年韶山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李定胜 摄

    “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开班仪式现场。喻名才 摄  

    韶山乡韶阳村民居。 陈钰 摄

  蒋 睿  肖 燕

  岁去弦吐箭,扬鞭又一年。

  即将过去的2023年,见证了韶山坚决打好“发展六仗”,推进“文旅兴城”三年行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见证了这片红色沃土上12万人民,在逐梦幸福之途上一路欢笑一路歌。

  时间总是褒奖奋力奔跑的人!今年,韶山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达55.14亿元,较2019年增长12.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7.28亿元、增长2.8%。

  2023年,韶山这张“经典红色”名片更亮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了,乡村更富景色更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丰厚了,擘画的高质量发展壮丽画卷如此绚丽,如此精彩!

  深耕红色沃土

  “经典红色”名片闪耀三湘四水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连日来,在韶山毛泽东广场,常常可以看到一群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在毛泽东铜像前慷慨激昂宣誓的场景。他们目光坚定,神态肃穆,清脆洪亮的誓言响彻韶山冲。这青春激昂,热情洋溢的一幕成为韶山的新景。

  5月24日,“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正式启动。截至12月21日,来自三湘四水的9万余名小、初、高中师生纷纷来到伟人故里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精神洗礼。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韶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为推动红色文旅做大做强,文旅兴城迈出新步伐,韶山市积极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创新文旅融合,讲好韶山故事,发展红色教育,做精红色演艺,做优文旅环境,做活文创产品,全力打造经典红色名片。

  该市深挖红色资源,编制《韶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名录》,完成韶山村李氏宗祠、韶山学校门楼展示工程和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提质改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经验在全省推广;实施韶峰景区及纪念园提质改造和润泽民宿等文旅项目,完成故居周边环境提质、北环线亮化等建设;持续打造文旅品牌,《最忆韶山冲》成为全省首个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韶山军博园入选全省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韶峰民宿聚集区、韶山学校思政教育实践营地和银田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银田镇及南村村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一系列举措和荣誉让韶山红色文旅火爆出圈,各景点接待游客2567.79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8.62%。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韶山不断完善“吃、住、行、游、乐、购”旅游六要素配套建设,形成了“红色引领、产业融合、旅游兴旺”的红培研学新路径,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韶山文旅兴城重点项目之一,韶山市红色教育综合服务基地(一期)项目自2023年1月27日动工以来,抢工期、赶进度,现已正式建成运营。目前,该市新增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5个、现场教学点63个,开发体验项目15个、热门线路12条,推出精品课程13堂;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精心组织“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加快建设思政“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打造思政“金课”,典型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游伟人故里 赏田园风光”研学线路被文旅部推介,新时代中小学“大思政课”研讨会在韶山举办,韶山学校思政教育实践营地获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小红军基地、世纪明德、韶山军博园等多点发力,全市共接待省内外中小学生61万人次。

  聚焦群众期盼

  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幸福质感

  “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老人,再也不用冒着寒风冷雨跑到市里看病,而且只要刷脸就能支付医疗费用。”前不久,韶山市韶山乡平里村村民庞圆在使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刷脸结算后,对便捷的看病流程竖起了大拇指。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就医就近报销难的问题,韶山市医保、卫健部门推动全市31家村卫生室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和“两病”门诊报销全覆盖,并上线信息系统及刷脸设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快捷、高效的医保服务。

  民生实事大于天。在全省率先全域开通村卫生室门诊报销并实现刷脸结算这一利民实事,是韶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的一个缩影。

  今年,韶山市坚持资金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达80%,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如今,行走在韶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红彤彤的共享电动车,市民绿色出行成为城市新风尚;一幢幢老旧楼房安装上了电梯,便利生活“一键直达”;无障碍设施延伸入户,残疾人生活品质日益提高;韶山乡、清溪镇敬老院功能不断提升,干净整洁的院落,荡漾着老人们的欢歌与笑语;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投入使用,“我运动、我健康”成为韶山市民新时尚;“60后”邻里养老互助点实现村级全覆盖,新增养老护理床位100张;开发公益性岗位547个,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2018人,新增城镇就业1015人;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35套,改造农村危房22户,新市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缓解……

  今年以来,韶山落实“四下基层”要求,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各级干部主动靠前,担当作为,通过全面深入走访调研,用“铁脚板”换来“好思路”、留下“好口碑”。掌握了就业服务、证件办理、劳动权益保障维护、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等影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真实情况,一大批难点、热点、痛点事项妥善化解。

  自该活动开展以来,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奔赴景区、走进项目工地、来到群众身边,综合运用13种方式开展调研1340余批次,召开现场办公会102场次,练就调查研究“真功夫”,发现问题1209个,推动解决问题1197个,问题解决率达99%。其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3个,解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178个,化解信访积案21件。

  建设和美乡村

  浓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隆冬时节,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处处是宜人风光。走入罗山美丽屋场,乡村公路干净平坦,树绕篱笆一路相送,生态塘里碧波澄澈,焕然一新的整洁房屋搭建起红绿相映新家园。

  石屏村的乡间胜景是韶山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之一。今年以来,该市持续激发群众主体动力,焕发乡村建设活力,守好“三农”基本盘,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农业发展质效提升明显。韶山耕地数量保持“进大于出”,种植结构调整440亩,“非农化”“非粮化”图斑整改到位,守住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种植8.24万亩、总产4.53万吨,生猪出栏13.2万头,小水果产量300余万斤,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9%、7.94%;依托该市拥有雄厚基础的食品加工产业,跻身中南地区肉类加工核心示范区,汇弘实业通过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家评审;5月29日,韶山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行,以交易“小平台”持续撬动资源配置“大引擎”,为韶山农村“沉睡的资源”插上“腾飞的翅膀”。

  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市整合涉农资金2.5亿余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2万亩,完成衔接资金项目43个,除险加固病险水库8座,恢复小水源供水能力480处,新增蓄水能力63.84万方,改善灌溉面积0.95万亩,小农水建管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全省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高铁高速沿线“三保三大”和东湖桥、胜利桥等危桥改造全面完成,公路“好路率”居全省前列;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面优化,银田村村庄规划获评全省首批助力“和美湘村”优秀案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获省二等奖。

  韶山市还积极探索多方参与、共建共有、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模式。“五治融合”“一约五会一队”创新增效,“湘妹子能量家园”积分奖励模式成为全省典型,“片、组、邻”“三长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韶山乡入选全省基层综治中心示范乡镇,韶山村获评全省红色法治文化基地;清廉乡村“四议两公开”和“阳光村务”有力落实,“三湘护农”见行见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智慧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殡葬、婚俗改革落实落地,成功举办湖南省第五届“国潮”婚礼,移风易俗成为新风尚。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韶山将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韶山,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