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辉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记忆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组里的人都还相对比较贫困。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那时我们一日三餐几乎都吃榨菜。“早上盐菜榨,中午萝卜榨,夜晚豆角榨。”“榨菜莫得油,呷起打逆喉。”那时家里普遍猪油不够,只得经常水煮或直接吃。冬天气温低好,榨菜不怎么烧心。热天只要一吃下去,胃和肚子马上就火烧火燎,十分难受。时间一长,我们只要一看到榨菜就会浑身起满鸡皮疙瘩,不由自主地直反胃。“再也不吃榨菜了”,是我们那时最迫切的愿望!
关于吃榨菜,有一件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一天,我的一位堂叔因为饥饿,连吃三大碗没有放油的盐菜红薯渣。其他四兄弟吃得慢些,再去盛时已经没有了。前者多吃多占,后者还没吃饱就没了,这样做,怎么行?很快,家里就乱成了一锅粥。他父亲被逼得没办法,拿起一根竹枝条就往他身上招呼。“你们打我骂我,就是想要我少吃点。我偏不上当,任你们打!”没想到他边挨打,边把锅内剩余的汤渣全盛入碗中。边吃,边哭着回怼。
相对于院子里大多数同龄人而言,我算是比较幸福的一个。那种没放油的榨菜,我儿时没有吃过。上初中在学校寄宿后,虽一瓶榨菜吃一个星期,但无论家里如何窘迫,炒榨菜的油还是保证到位的,有时还会夹杂些五花肉或油渣。等到我上高中弟弟妹妹上初中后,家里的榨菜就开始“供不应求”了起来。那时只要地里一出蔬菜,母亲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尽量多摘些晒榨菜。为此,她至今还背着“只要是菜就能晒榨”的“美誉”。有时实在供应不上,就厚着脸皮向亲戚和乡邻借或“讨”……经此一出,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卖了榨菜坛子”!
我考取邵阳师专时,乡邻们纷纷前来祝贺我成为院子里第一个“从此卖了榨菜坛子”的人。我也为自己将来不用再吃榨菜,庆幸和欣喜不已。这种观念,我在参加工作好几年后都不曾改变。单位食堂吃榨菜炒肉,我借口看到榨菜就胆寒、反胃,不愿伸筷子。如是几次后,有人开始在背后悄悄议论,说我脚还未跨出农村就“变了质”“忘了本”。还说我不知道吃,榨菜比猪肉还要好吃许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我考调到县直机关上班后,经常听到有人在茶余饭后感慨,“如今的生活,真的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别的不说,以前基本上要过年时才能吃得到鱼肉鸡鸭,如今餐餐是,口都吃腻了……”每次回老家,桌上摆的也都是大鱼大肉。一顿饭下来,往往是鱼肉鸡鸭还剩好多,而榨菜和蔬菜一端上来就被抢光。看着榨菜又一次成为大家在餐桌上的争抢对象,我不禁想起了父亲生前说的一句话:“鱼肉鸡鸭会有不如榨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