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茶叶曾被作为流通货币进行交易,茶叶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了一条又一条茶叶运输通道。常德石门宜红茶船古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茶船古道沿线近年来发展茶旅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中心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联动不充分等问题,建议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聚力突破。
突出一个中心。建议以石门壶瓶山镇为中心,将现存的红茶坊博物馆、泰和合茶号厂址与茶船古道蕴含的特色文化资源相融合,打造宜红红茶教育宣传基地,并联合常德茶业龙头企业,将宜红红茶作为茶文化主题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充分利用留存的制茶机械,还原十八、十九世纪宜红红茶工艺,宣传宜红发展历史。同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协同作用,联合对宜红红茶有深入了解的当地有关机构与民间艺人,共同创设与茶文化、茶养生、茶休闲等相关的茶旅项目,成立茶文化家庭旅游服务协会、精制红茶技艺教育协会等,努力将宜红红茶打造为湖南茶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融合两种颜色。石门宜红茶船古道沿线红色资源丰富、茶产业基础良好,应以“红色引领、绿色崛起”为主线,盘活现有红色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使红色文物、老建筑、老场馆发挥更大价值功用,让人近距离感受红色传统,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古茶道、古茶园、古茶树等绿色文旅资源,促进红色故事与绿色资源相融合,助推文旅发展,将文旅资源禀赋转化成产品和产业优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实施三项策略。其一,明确定位。在“文化+旅游”大发展背景下,茶船古道沿线旅游开发可选择“红色文化+茶文化体验旅游”模式,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其二,加大宣传力度。借助省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推广相关历史文化,创建旅游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旅游资讯,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创建官方账号,提高外界对宜红红茶的关注度,打造好地方特色名片。其三,开展合作研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规划高品质旅游线路,避免单调化和同质化,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汇聚旅游学、美学、文化学等领域专业人才就擦亮宜红红茶文化名片开展深入研究,助推当地文旅产业进入快车道。
打造四大板块。一是特色产业小镇板块。将壶瓶山镇打造为集生活化、民俗化、体验化于一体的宜红特色产业古镇,开发古镇所特有的旅游产业类型。二是鱼果飘香旅游区板块。打造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水果和鱼主题休闲农庄,开发鱼果飘香旅游区。三是漂流度假板块。整合茶船古道沿线所经各点的旅游资源,以“一点一期”为主题,集合壶瓶山之险、所街乡之奇、维新镇之新,开发漂流度假区。四是研学板块。探讨茶船古道的发展脉络,研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努力将其打造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明确各板块发展重点,并推动四大特色板块联动发展,使其融入湖南茶旅发展新格局。
坚持五项规则。以“政府推动”为主导,鼓励茶船古道沿线乡村村民创新性发展经济,共同参与茶旅产业建设发展;以“市场运作”为支撑,为整体综合开发茶船古道文旅资源提供多方面资金来源;以“产品特色”为根本,在茶船古道风貌打造和项目设计上,注重既体现本土文化优势又创造新的文化符号,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以“高质量文旅体验”为目标,把茶船古道沿线打造成“沉浸式”休闲旅游区、传统制茶体验基地、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带给游客更精彩多元的文旅体验;以“创新技术”为指导,在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流通等各环节勇于创新,推动茶船古道沿线茶旅产业从注重经济功能向注重综合功能的旅游业态方向转变,与新时代接轨。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南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本文系常德市旅游文化研学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