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区大县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石门县委书记吴兴国调研乡村基层治理工作

    图为调研现场。   郑凯洲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卓萌 

  【调研主题】

  地处湘鄂交界的石门是山区大县,山区乡镇占2/3,农村人口57万多人。山高路远,群众分散,最远的壶瓶山村距离县城有4个小时车程。石门拥有71%的山林,山多地少,林地纠纷时有发生。石门是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土家族人口占57%。皂市水库有4万多移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多,基层治理难度大。

  山区大县如何破解新时代乡村基层治理难题?11月14日至15日,记者跟随石门县委书记吴兴国深入乡镇街道,展开调查研究。

  【把脉问诊】

  山区何以固本安民

  ——党建为总揽,基层堡垒为民解忧

  驱车前往壶瓶山镇,沿途山路蜿蜒,层峦叠嶂。

  壶瓶山镇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乡镇。全镇30多个村,约一半的村乘车到壶瓶山镇镇政府所在地要2个小时左右。调研目的地咸泥村,距离镇政府也有40分钟车程。

  车至咸泥村,吴兴国一行下车,步行上山查看水源,只见一根黑色的管道沿着山边铺设。

  走到阀门处,村党总支书记唐直雄拧开龙头,清澈的水流了出来。他说:“这两年干旱少雨,影响灌溉。水利部门指导村里使用新型灌溉水渠,用PE管从源头引水,总长3000多米,可以满足60多户村民200多亩水稻灌溉,今年8月完工。这种方式比修建水渠节约资金20多万元,可用60年,节水环保。”

  “这事办得好、办得实。用水问题看似小事,却关乎民生福祉。”吴兴国赞许有加,“基层社会要治理好,必须以党建总揽,依靠基层战斗堡垒,把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

  唐直雄接过话茬:“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离得最近,不解决些实际问题,怎么叫人信服?”一边聊,一边把吴兴国带到茶园。“村里现有1500多亩茶,一亩收入6000多元,其中高档茶叶每亩收入可突破1万元。目前,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唐直雄指了指茶园旁的一口山塘说,这口塘年久失修,存不住水。为了搬掉这些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村里还要拉通两条产业路,整修1条沟渠和6口这样的山塘,资金压力大,希望县里能帮忙解决。

  座谈会上,吴兴国交办交通和水利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落实资金和项目,保路通、保灌溉、保丰收、保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如何贯通

  ——网格管理上下贯通,产业有人带、事事有人管

  走进白云镇北峪湾村蔡家屋场,绿化小景、健身器材、石桌石凳一应俱全,村民或健身、或闲坐,舒适惬意。迎面的宣传栏里,网格管理架构、自治组织架构清晰明了。北峪湾村划分为3个网格,下设片长、组长、邻长。

  “网格管理如何上下贯通,真正发挥作用?”吴兴国边看边问。

  该村党总支书记朱德国说:“我们选举党员先锋、产业带头人、乡贤能人、退役军人等做网格长、片组邻长,服务村民。成立和事佬、红白理事、环境卫生、柑橘产业和道德评议5个协会,柑橘产业协会是村里的特色。形成村支两委—网格—片组邻—协会贯通体系,现在村里产业有人带、事事有人管。”

  来到北峪湾村柑橘专业合作社,机器轰鸣,橘子在机器上滚动、装箱。朱德国介绍,柑橘协会由原村主任张年村担任会长,62名种植技术能人担任邻长,其中6人为产业大户,党员占比61%。在他们手把手指导下,北峪湾村所有橘园实行“技术统一管理,产品统一质量,病虫统一防治,市场统一销售”。

  随后,吴兴国一行来到“阳光一号”橘柚种植示范园。嫩黄的橘柚挂满枝头,摘下来一尝,味道清香、口感清脆。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品种,口感好、价格高。亩均产量可达2500公斤,每亩可增收1万元左右。”石门县柑橘协会会长周威介绍。

  “生产不成问题,就是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还有瓶颈。”朱德国介绍,计划打造1000亩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希望县里予以扶持。村里还和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合作,打造高校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期盼获得技术指导,少走弯路。“产业发展了、村集体实力强了,为群众办事底气更足,群众幸福感才会提高,基层治理也就有了落脚点,您说是吧?”

  “你说得对,这不仅仅是北峪湾村的问题,也是整个石门柑橘产业要思考的课题。单靠村里的力量是不够的,村民有邻长带,邻长要有专家带,县里计划成立柑橘产业研究院,推动柑橘提品质、打品牌。”吴兴国交办农业农村局,派技术团队指导北峪湾村的柑橘培管和蔬菜栽种,考虑将北峪湾村打造示范基地纳入县里柑橘产业示范基地统一规划,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治理力量薄弱怎么办

  ——智慧管理“天在看”,自我管理破难题

  从楚江街道龙凤社区步行到龙潭湖屋场,路过水塘,一靠近水边,广播便响起“水深危险,请立刻离开”的提示。

  社区党总支书记温超放仰头指着监控探头说:“我们在水库、铁路、学校等重点区域安装了108个探头、7个智能感知探头,24小时全天候监管。”

  “人在做,‘天在看’。打造雪亮社区,让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和事无处可藏,给群众极大的安全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初衷。”吴兴国说,要以智慧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说话间,到达龙潭湖屋场,村民正在开屋场会。吴兴国坐到居民中间。

  “龙凤社区是个移民社区,人多地少,干部力量有限,大家遇到困难、产生矛盾怎么办?”吴兴国问。

  “过去因为征地和生活差异等原因,矛盾多。这两年,石门电厂三期在我们这里落户,用地、建设等问题复杂,隐患多。”社区老支书向绪云告诉吴兴国,2017年,社区居民邓某想把10多年前卖给移民户胡某的老宅强行赎回,多次调解未果,社区邀请法院等5个相关部门、40多名群众代表现场调解,邓某心服口服,不再赎回。

  龙凤社区创新探索“1350”工作法,即1个重大矛盾纠纷,3个以上相关职能部门、50名左右村民代表协调解决,加强自治管理。群众的是非对错,群众自己评判。目前,社区已连续7年零上访。

  “这个法子好,这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问题摆到桌子上来,大家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值得好好推广。”吴兴国边听边记。

  “办法是有效,只是……”说到这里,温超放面露难色。他告诉吴兴国,之前社区干部总是靠着人脉去找法官或者职能部门,不是长久之计,“希望能够形成机制,有事报告后能启动机制,相关部门主动沉下来。”

  “‘社区吹哨’做得很好,‘部门报到’还要抓好落实。”吴兴国交代随行的县委政法委干部,叮嘱他们尽快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压实诉源治理,为基层提供法律指导,降低诉讼成本,从源头上实现有效治理。

  “除此之外,我再给大家支个招。”临告别时,吴兴国补充道,“夹山镇格言治家搞得好,我们不妨也利用好村规民约,每家定一句家风家训,加强德治,淳化民风。”

  【调研感言】

  为民办实事,是基层治理硬道理

  石门县委书记 吴兴国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面对山区群众分散、治理力量不足、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多等现实,如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门县在过去“两联两包”基层治理模式基础上深化细化,探索“一总四管”新时代管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总”就是以党建为总揽,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四管”包括网格管理、自治管理、智慧管理和重点对象重点管理,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进入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老百姓有了新需求、新诉求。党委、政府要抓住的一个核心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基层干部要坚持不回避、不激化、不含糊、不厌烦、不上交“五不”工作法,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把老百姓当亲人,这就是基层治理的硬道理。

  【随行随笔】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要到一线找答案

  卓萌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记者跟随石门县委书记吴兴国一线调研,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龙凤社区探索“1350”工作法调解矛盾纠纷,利用智能设备实现“人防+技防”;北峪湾村选贤任能,充分发挥片、组、邻长和自治协会的力量,助推村庄产业振兴;咸泥村倾听群众心声,用心用情解决老百姓的点滴烦心事……这些工作经验,都是基层干部群众智慧的结晶。

  在一线调研过程中,吴兴国不仅点对点、有针对性地交办解决各个村庄社区遇到的个性问题,更在多方调研基础上,总结提炼一套行之有效、全县适用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基层治理的智慧为更多村、社区所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治理的智慧?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员干部应该多到基层,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借民智,毕竟,基层有真经,答案在一线。

  【调研之后】

  调研走到哪,相关部门的任务就领到哪。

  调研中,石门县委书记吴兴国将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一一交办。12月1日,记者回访了解办理进展。

  调研后,石门县委政法委第一时间与县人民法院协调,建立法官下基层工作机制。一名法官负责联系2至3个乡镇,根据实际需求下到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指导基层调解、开展法律服务、做好法律咨询等。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强带队前往北峪湾村实地走访,预计12月中旬安排农技人员入村指导,帮助解决柑橘和蔬菜产业发展瓶颈,推进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咸泥村加快推进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桃花片茶园500米产业路、咸泥片沟渠整修一期300米项目已动工,预计春节前完工;九岭山片新修茶园1500米产业路开始打地基。今冬明春还要整修的山塘6口,目前正在走申报流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将持续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