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把握高校学生群体心态
找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契合点

  张丽丽

  多元文化与互联网的交融碰撞,塑造了当今社会文化的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学生的信息知识获取方式逐渐趋向于短、平、快,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相应增多,但也给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需要高校深入理解网络文化所反映的时代内涵,精准把握高校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演变特点和规律,寻求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惟其如此,才能从体系、策略等诸多方面,探索出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而协助学生建立稳健的价值体系,实现健康成长。

  结合青年需求,构建新思政传播体系。当下,教育模式早已由单向变为双向或多向。为适应这一趋势,一方面,应结合青年的兴趣和需求,拓展新型教育渠道,开发高品质的在线教育平台。例如,部分高校以网络育人为基础,打造了融媒体中心与网络德育中心,统筹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与校内学生组织各类宣传平台,形成线上传播矩阵。另一方面,应不断创新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制作“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等趣味动画短视频,湖南农业大学推出原创歌曲《红旗飘扬的地方》,湖南信息学院打造三分钟思政小视频,这些颇具新媒体气质的思政课作品,将经典理论、红色故事等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仅可以满足青年的碎片化学习习惯,还能提升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借助在线讨论区、学习社群等线上平台,增强学生参与度和教学互动性、提升网络思政课教学效果。

  把握思政内核,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网络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线下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更是对思政教育内核的深化和拓展。首先,以数字化构建丰富的供给端内容。思政课老师应打破时空限制,广泛搜集社会热点事件为辅助教学内容,巧用国内外数字博物馆资源,通过数字高清图片、音频、视频、VR等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既导向正确又契合青年人兴趣的网络思政课教材、课件。其次,以数字化创造改变需求端认知。通过数字赋能,打破板书与PPT展示常规,善用数字资源,开展模拟发布会、情景剧、邀请名师数字人等形式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同时,以数字化反馈畅通供需端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分享线下思政教育的优秀案例、典型人物、代表活动等;老师还可以通过QQ、微信、匿名漂流瓶等媒介手段与学生实时互动,及时掌握教育情况并完善、提升教学方法、模式。

  赓续红色基因,引领新时代育人路径。每一段红色历史,都是一部生动的思政教材。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其传承与弘扬尤为重要。过去,受限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资源,红色教育往往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其深厚内涵与精神力量。网络作为一个无边界、高互动性的教育平台,为红色基因的赓续提供了更生动、具体和深入的方式。教师可随时随地展示大量的史实资料、红色纪录片、红色电影、时事新闻等,使学生更直观、感性地触碰红色历史的真实面貌,妙用数字云参观,VR沉浸体验,让学生感受伟人故居,革命人物纪念馆等。网络的互动性为红色历史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讨论空间。筑牢网站主阵地,通过在线讨论、社区互动等方式,师生间、学生间可以更好地分享理解、深化体会红色历史。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