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彰显担当 浇筑幸福
——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真抓实干、斩关夺隘

  张建平  凌 利  刘 川

  住房是“民生”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株洲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株洲市住建局”)彰显民生情,抓到点子上,干在关键处,打造群众“舒心、安全、绿色”的住房,为“幸福株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保交楼”:

  为民解忧,责无旁贷

  “感谢政府和法院多方联动,协调资金,感谢市住建局‘一楼一策’,措施得力,确保了‘保交楼’顺利推进,祛除了我们的一块心病……”今年8月,株洲华晨·金水湾小区三期、四期的业主们,分批领到新居的钥匙后心情大好,喜不自禁。

  历经两年多艰难奋战,株洲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工作成绩斐然。全市56个“保交楼”项目,应交付房屋32899套,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24964套,已有41个完成交付任务;恒大5个风险项目应交付房屋7334套,已完成交付房屋6130套,交付率83.6%,居全省第二。

  2021年,疫情之下的株洲房地产市场渐显颓势,因种种原因,部分楼盘相继烂尾。市委、市政府敏锐察觉到这一动向,先手布局,主动作为。

  在全面摸底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政府与法院建立联动机制,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创新理念,拓展思路,赢得保交楼的主动权。株洲市住建局作为主要职能部门,派出精干力量,为“保交楼”提速护航。

  “保交楼”关键在资金。为了解决“钱袋子”问题,株洲多措并举,创新融资方式。在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政策出台前,率先由平台公司筹措复工资金2.08亿元,启动恒大“保交楼”项目;对本土龙头房企实施破产重整,引进央企投资,化解风险;同时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确保恒大项目复工资金不断链;积极申报国家两批保交楼专项借款34亿元,全部覆盖保交楼项目;充分发挥物业维修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性定期存款的引导作用,争取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

  市区两级的工作专班合署办公,所有“保交楼”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全面充实加强保交楼工作力量。制定“一楼一策”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工作专班坚持每周一调度,下沉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督办督促落实,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如质如期兑现交楼承诺。

  好钢用在刀刃上。株洲出台《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严监管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的使用。  

  株洲祭出的这一套组合拳,让广大市民看到政府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今年1至10月,株洲商品房销售增长0.1%,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自建房整治:

  滚石上山,加速推进

  株洲服饰大市场闻名遐迩,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动。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环绕市场群的合泰、富家垅、龙泉三个片区,就出现大量的自建房。这些自建房无规划、无验收,存在诸多隐患,其中不少用于经营,成为生产作坊。虽经多次整治,三个片区的自建房依然潜藏危机,堪称株洲的一大顽症。

  自建房由来已久,且久攻不克,整治难度不言而喻。摸底排查表明,株洲全市82.6万栋自建房中,鉴定结构安全隐患的自建房达29894栋。

  面对这一块“硬骨头”,株洲在全省率先出台《株洲市经营性居民自建房结构安全性隐患整治实施细则(试行)》等指导文件,为自建房整治提供技术指导。确立“一户一策、一栋一策,先急后缓、先大后小”的工作原则,以及“改、停、封、拆”具体对策。株洲市住建局与区政府、消防、应急、市场监管、资源规划等部门联合执法,以“零容忍”态度,全力遏制违建增量。

  自建房整治的首要任务是鉴定甄别。株洲市住建局择优选取67家安全鉴定机构建立机构库,委托湖南省第五建筑设计院等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全程参与集中整治;在县(市)区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持证上岗“土专家”500余人,有效强化了基层的专业技术力量;制定相关财政奖补政策,激活基层的积极性。

  自建房整治的第一枪,在合泰、富家垅、龙泉三个重点片区打响。依照整治攻坚方案,70多人组成的执法队伍下沉一线,鉴定甄别,查找隐患,督促整改。楼高24米以上、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密集型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尚未销号的重大安全隐患自建房,被列为重中之重。

  合泰、富家垅C区188栋是一幢高达11层的自建房,聚集了10家服装加工厂。这些加工厂条件简陋,多为“三合一”场所,私搭乱接电源的现象随处可见,消防安全堪忧。执法人员充分发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作风,不厌其烦地向服装加工厂负责人、楼栋业主宣讲相关政策和整治要求,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要求企业立即停产,迅速整改。

  雷霆出击,志在必胜。11月15日,笔者获悉,至10月31日,株洲合泰、富家垅、龙泉三个重点区域57栋C/D级、65栋重大火灾隐患经营性自建房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其他隐患整治销号正在有序推进。

  绿色建筑:

  拔地而起,铸链拓展

  环保、节能、绿色是现代建筑的灵魂,代表了新型建筑产业的方向和未来。选址武广片区的中天·麓台,不失为株洲的又一典范之作。

  由湖南中天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项目创新式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技术+空中双庭院住宅,抗震性能优良,户型自由度高,庭院挑高6米,错层分布,使住房与生态及绿化园林融合为一体,让高层住房拥有“前庭后院”和室外活动空间。根据建设进度,不用多久,1014个家庭将享受绿色自然的新生活。

  制造名城株洲,对绿色建筑情有独钟。早在2020年,即在全省率先实现两个100%,即市区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节能65标准执行率100%,先后跻身国家住建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城市”“国家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以及“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等行列,今年又获得“省级绿色建造、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并获奖补资金1800万元,连续三年获得省住建厅建筑节能与科技排名第一。去年,全市节能环保与绿色装配式建筑总产值达310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315亿元。

  着眼长远,株洲突出“早、前、新、全”四大特点,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碳达峰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依托科技进步,培育出1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基地、4个省级装配式建筑基地,今年 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勘察设计、施工、绿色建材、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超低能耗被动式技术应用等配套齐全的全产业链。

  立足运用创新,人才储备,湖南工业大学开设了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株洲市住建局与之进行合作,赋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在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专项资金推动下,株洲市区集成化实践绿色建筑和绿色城乡建设,实现从点上开花,到整体推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从市区全覆盖,到向县(市)辐射的嬗变。据统计,全市累计完成绿色建筑竣工项目290个,建筑总面积达2011.69万平方米;启动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个,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项目7个,总面积11.56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70个,总建筑面积为310.62万平方米。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一批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相继亮相,广获好评。

  风帆至千里,壮志向未来。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株洲市住建局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