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于淼
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何峰安
11月下旬,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田头的晚稻收割完毕,新栽种的油菜刚刚冒绿。收起稻谷种油菜,浏阳将“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不久前,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指出,我省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还不稳固,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响应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恢复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打造智慧耕地、推行田长制等工作,落实多种措施保障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今年来,浏阳论证剔除30多个占用耕地项目,占用耕地比例下降约20%;落实耕地占补平衡845亩,新增耕地1100多亩。
红土地再披绿苗
“这里以前是搅拌站,现在又恢复成耕地,真好!”浏阳市洞阳镇南园村党总支副书记汪乔奎手指向眼前的耕地。
11月20日,记者走进南园村一角,只见绵延青山中大片复原耕地与周围绿意相映成景。蹲下身,细细查看,刚由荒地恢复成耕地的土地里,栽种着油菜,小小绿苗钻出土块,努力生长。
据介绍,此前因建设公路项目,这里的耕地变为搅拌站。今年秋收之后,在省自然资源厅、浏阳市自然资源局、洞阳镇政府的推动下,这片250亩的土地历经除草、清理、翻耕、平整、撒播等处理,焕然一新,正在打造成良田。
“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挖掘现有的耕地资源,在保障山区生态原貌下,尽可能恢复占用耕地。”洞阳镇副镇长王瑶说。今年浏阳市在耕地保护一张图上逐地块落图,整改恢复耕地8000亩,通过省级日常变更验收6500亩。
提及未来规划,汪乔奎计划先种植油菜,让耕地“肥”起来,再种花生、西瓜等作物。“等油菜成熟后,让周边的孩子们来采摘,一起走进耕地、了解耕地。”
“外来客土”焕新生
2022年6月,因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2000余亩优质耕作层“搬进”22公里外的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时隔一年半,这片耕地恰如“丰裕村”的名字,带给农民丰收与富裕。
“以前,这里是优质水稻核心种植区,后来因为灌溉水源被污染,重金属超标,闲置了许久。”永安镇副镇长曹广说。
时至小雪,在这片约1700亩的耕地里,晚稻已经收割完毕,水果玉米也只剩最后一茬,大片油菜生机勃勃。
污地变良田,从黄花机场运过来的“外来客土”功不可没。
经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多次研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研究农业生态所精心指导,长沙机场建设项目剥离原耕作层2278亩、剥离厚度约30厘米。而后采用客土法,根据丰裕村水源条件进行挖高填低、平整田块,又进行2次深翻耕、撒石灰。几经整理,这片曾经的“休耕地”,焕发新生。
“今年早稻亩产890斤、晚稻亩产1100斤,一季稻亩产1520斤。”曹广说,“下一步,耕地将为明年的油菜花节做准备,逐步发展观光农业、智慧农业。”
据了解,作为我省“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丰裕村“优质耕地‘搬家’、污染耕地改良、新开垦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的探索经验,将逐渐复制到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地方。
耕地质量再升级
10月底,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进行晚稻测产,浏阳片区亩产654.8公斤,增产10.14%。
今年来,长沙市继续开展粮食生产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四高”试验示范。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耕地保护示范区是浏阳重点打造的“四高”万亩综合示范区核心之一。
记者走进河背村示范区,见到耕地前树立着绿色的“专属名片”,附有丘块编号、种植品种等信息;每块耕地配备智慧灌溉系统,装有自动感应测试元件。
据沙市镇镇长彭礼介绍,河背村耕地保护示范区共有高标准农田2249亩,其中包含600亩由草皮恢复的耕地。示范区创新融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耕地恢复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改造工程包括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农田输配电、碍土层消除等,持续激发耕地潜力。“千亩核心示范片‘早高晚高’模式目标产量达到1100至1300公斤。”彭礼说。
浏阳“田地生金”得益于“田长制”的施行。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作为该市最先探索实施田长制的行政村,通过“田长”巡田与耕地保护宣传、农业农技指导,让耕地以更高质量发挥更大效益。
“聚焦科技创意,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有序提升耕地质量,推动智慧耕地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浏阳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张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