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能
九年前的一天,我看到一则新闻《一块晋碑,破解“郴侯”千年谜案》,文中称在长沙某私人博物馆发现一块东晋时期的墓志。笔者因业余爱好碑刻书法研究,此碑迅疾引起了我的关注。
该碑质地为青石,呈青灰色,顶部呈半椭圆形,右下角残缺。碑高52厘米,宽22厘米,厚1.8厘米。碑额刻“晋故曹夫人碑”(以下简称为《曹夫人碑》),正文有界格,共8行,每行最多14字,加碑额共计108字,字径2.5厘米左右。碑文镌刻精美,没有残损,字迹清晰,犹如新刻,经辨识铭文,内容如下:
永和四年八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晋故桂阳耒阳东乡敖里程氏命妇曹夫人之神墓。
夫人同郡郴县曹氏女也,九德太守郴侯之孙,汝城君之长女也。母仪既著,九亲归仁,出适程氏。夫人年四十有二,以其三年闰月八日乙未寝疾终,以四年戊申岁九月三十日下葬。
观《曹夫人碑》书法,很容易看出其特点:结体方正,字形端庄,大小错落,古朴典雅;横平竖直,笔画严谨,平画宽结,横画起笔方截,收笔无明显波挑,成方棱状,笔力遒劲,骨气洞达。但书体仍属隶书范畴,一些字的结体、笔画又有楷书意味,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特征,概而言之,就是“隶书体貌,楷书笔意”,可称之为“隶楷”。书法总体风格与同年代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相仿,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的《爨宝子碑》相近,但爨字多楷意。
笔者查阅《湖南书法史》《湖湘碑刻》,发现湖南境内晋以前石刻仅有两处,一处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勾挂岭西岩洞的摩崖石刻“秦岩”,二处是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年)《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而晋代仅有一块,为1954年5月出土的东晋升平五年(361年)潘氏衣物滑石券。但晋以前的两处石刻,东汉蔡邕“秦岩”石刻不可信,三国吴谷朗碑字迹泯灭,东晋潘氏衣物滑石券晚13年。由此,可以说《曹夫人碑》是湖南现存有字的年代最早的书法碑刻,是湖南最早的书法实物遗存。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墓志书法作为书法的重要形式,承载记录了书法发展的重要信息。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共出土晋代墓志50余方,出土地点相对集中,多在南京及其毗邻地区。《曹夫人碑》的发现,无疑对东晋墓志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
东晋墓志的出土,曾在书法界引起一场影响巨大的论辩。1965年前后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尤为引人注目,引发了中国当代书法史上著名的兰亭论辩。《王兴之夫妇墓志》书刻于永和四年,这正好与《曹夫人碑》同一年。笔者将《曹夫人碑》碑文,与南京及毗邻地区出土东晋墓志对比,发现与《王兴之夫妇墓志》书法风格最为接近。试想,如果再来一次兰亭论辩,《曹夫人碑》肯定会成为新的重要证据。
《曹夫人碑》的文物研究价值也非常惊人。据专家介绍,郴州资兴蓼江自古有郴侯山遗址,相传郴侯曾居于此,并因此得名。然而郴侯是谁?自南宋以来一直无定论,文史界大体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郴侯是义帝(楚怀王)之后孙畅,另一派认为郴侯是汉代刘姓皇族后裔刘畅。《曹夫人碑》记载墓主曹夫人是“郴侯之孙”,这表明郴侯姓曹,既不是“孙畅”,也非“刘畅”。这一千年历史谜案,或许得解了。
基于对该碑书法及文史价值的以上认识,笔者随后写出论文,很快在有关书法专业报刊发表。2020年11月,衡阳警方将曹夫人碑一举追回,现藏于衡阳市博物馆。此事经媒体一报道,犹如春天的一声惊雷。之后,不少人士主动找到笔者,索要论文,参考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