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华 华学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作为民族工作大市,邵阳市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近年来,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加强科学谋划。坚持把民族工作和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邵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多个文件,推动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注重示范带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分别联点,以上率下、一线指导,各部门协同联动、密切配合,各县市区同步跟进、主动作为,全社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
强化督导考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邵阳从建立全覆盖教育体系入手,注重营造宣传氛围、开展文化活动、构建平台载体,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覆盖融入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对象全员覆盖。
全方位营造宣传氛围。发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倡议书》,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各县市区各单位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
多层次开展文化活动。展示邵阳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深入挖掘魏源、蔡锷、吕振羽等邵阳历史名人的故事。筹划各民族共享共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和民族交流活动;举办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作祁剧《种子方舟》、歌曲《石榴花开映邵阳》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立体化搭建载体平台。成立邵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命名1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精心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大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主题公园、宣传园等。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邵阳突出做好“融”字文章,着力实施民族工作“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出台20多项配套政策支持各民族群众融入邵阳,制订10余项措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率先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新疆、西藏、内蒙古、贵州、广西等地相关单位结成28对合作共建关系。鼓励20余万名邵阳企业家在民族地区投资兴业。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不断深化“红石榴”·“1+1”湘吐同心共建工作,与吐鲁番市鄯善县结成共建学校5对,2018年以来先后选派3轮共44名教师赴鄯善县支教。驻邵高校吸收民族地区学生入学逐年增长。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世界遗产·浪漫崀山”风情游、“魅力苗乡·城步南山”休闲避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结合举办全市旅发大会,推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游”,游客达200万人次。
推动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邵阳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增强发展动能。聚焦打造“三个高地”,实施制造强市“六大行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五大工程”,落实开放强市“五大举措”,在全省率先建设湘商产业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在帮扶政策、资金、力量上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2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余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村镇被评为湖南省最美(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双减”工作经验获教育部推介。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成效明显,“一村一辅警”写入中办国办文件,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背包式”调解工作法获全国推介,切实提高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分别系邵阳市委书记、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