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倩
圭塘河,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鸭巢冲水库喷薄而出,跨越乡村、淌过城区,一路驰骋28.3公里。
旖旎生态是圭塘河清秀的面庞,但这并非她的全部。一路奔腾的,还有产业的崛起,民生的乐享。
河清几许,白鹭来相告
一条28.3公里长的城市内河,治理谈何容易?
早些年,我国城市内河治理大多重功能、轻生态。圭塘河也不例外。重防洪和灌溉功能,圭塘河多次被裁弯取直,原本自然蜿蜒的宽阔河道,变成狭窄硬化的渠道,长度缩减近3公里,硬化面积由30%增加到70%。
绵延28.3公里的圭塘河,流经8街(镇),沿途仅排水口就有119个。而与之对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既涉及水体与土壤、河道与河岸、上游与下游,也涉及到水利、市政、环保、城建等10多个部门。“人人有责”常变成“没人负责”。
从2016年起,雨花区厘清工作机制,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22个成员单位握指成拳,“九龙治水”的局面不再,圭塘河迎来新生。
管“天”还管“地”:对河道清淤疏浚,累计外运20万立方米淤泥;对上游地下管网全面改造,引进“食藻虫+沉水植物”进行水体修复。
一手“切”一手“引”:关停整改圭塘河沿线排污企业上百家,截断污染源;启动建设长达8公里的圭塘河生态引水工程,把浏阳河水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注入其中补水。
改“直”为“弯”:邀请专家编制圭塘河流域总体规划,重塑滨水空间,改弯后的河道有了生态岛和缓流区,圭塘河水体的换气率得以改善。
有“实”还有“虚”:对125平方公里流域的管网、地形、河道、河岸进行“建模”,根据数字模型,精准计算出隔断治理需求。
……
圭塘河治理成效如何?
2017年,一只白鹭闯进了环保志愿者刘科的镜头。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白鹭在消失多年后重回圭塘河,刘科兴奋地按下快门。
如今,圭塘河自然岸线率提升近80%,生态流量提升2倍,流域动植物恢复至425种,水质季均值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颜值”换“产值”,生态能“生金”
治水要花钱,但圭塘河治水能“生钱”。
2013年起,雨花区推动羽燕湖段综合治理,探索“建-融-管-还”的体系。先后引绿地集团、湖南建工集团等社会资本方,采取政企合作方式设立项目合资公司。以千万元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数亿元,一举改变了传统内河整治单纯依赖财政直投的被动局面。
其后,由社会资本方主导融资和开发,仅悠游小镇项目每年可产生约4000万元物业收入。其经营性物业收入来弥补建设期的部分投入和运维投入,项目参与各方实现共赢。
2017年4月,雨花区成立圭塘河流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成为湖南首个城市内河流域开发运维统筹的国有企业。按照国企转型升级的改革要求,2018年12月并入雨花国资经营集团,继续践行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
圭塘河中游溪悦荟海绵公园是“两山”转换的代表作。该公园由圭塘河流域公司出资5%、中建五局联合体出资95%建设和运营,溪悦荟经营性物业空间产生的收益,反哺生态治理。
“这里每年能实现物业经营收入6000多万元,解决了可持续运维的资金来源。”雨花国资经营集团副总经理陆文钦说。
今年9月,雨花区启动植物园段综合治理,圭塘河流域治理迎来收官之作。
该段仍然延续社会资本主导的模式。在植物园北段,“我们采取‘EPC+O’,即设计+施工总承包+运营一体化的模式,将后端的运营环节提前到项目策划规划阶段来,在投资总控的前提下,按运营方需求‘量身订制’,项目完工即交付,建造与运营无缝衔接。”陆文钦介绍,通过一体化方式提高项目的市场化程度,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目前开工建设的北段将建设生态自然之旅、滨水活力之旅两条生态旅游线路,打造亲民滨水空间;南段与中建五局合作,结合片区城市更新,计划投资150亿元进行系统治理与建设,给老城区赋予新活力。
水脉亦文脉,民众共建共享
非遗文化、匠人技艺顺圭塘河水而下,在雨花区川流不息。
在商界沉浮多年的郭存勇,在雨花区扶持下打造了2.4万平方米雨花非遗馆,全国359个非遗项目、200多名非遗传承人纷纷入驻。泥书大师刘上四、女书大师李爱莲带来的老手艺,与市场对接、焕发新生。
民间图书馆、博物馆也向河而“生”。
2018年,我省首家共享图书馆——“和+”共享图书馆在圭塘河羽燕湖段落成。“这是我省首个空馆开馆的图书馆。以全民共享书籍的方式,让读者当图书馆的主人。”“和+”共享图书馆馆长吴尚说,几载春秋,这里成为一座文化与文明的传播地。人们有时间就到这里自发维护场馆秩序,做志愿服务;一些大咖也纷纷来到这里,开讲座、做分享。
离“和+”共享图书馆不远处,还有3座民间艺术博物馆。
在宋旦艺术博物馆,一个个汉字变得具象和有生命力。创办人宋旦说:“汉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我们要好好梳理保护、陈列展示、传承弘扬。”
在大观仓艺术博物馆,1994年出生的馆长郭家誉用百余件(套)明清时期的人物绘画,告诉观众“传统女性的天空很低,但她们依然盛开并留香甚远”。
雅藏艺术馆用一批私家明清陶瓷,讲述收藏与创作的故事。
“非遗馆、共享图书馆、博物馆,由民间人士建设。他们不约而同地选址圭塘河畔,丰富了圭塘河的人文气象。”雨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碧水荡漾,有人用心守护。圭塘河畔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他们是执法者、志愿者、工程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护河者”。
作为一名资深民间河长,市民冷昭群有一股爱较真的“倔劲”:他每周徒步巡查圭塘河3次以上,并且会仔细记下每次巡查的时间地点、巡河情况。他曾根据河面上漂浮的奶白色液体,深夜蹲守,把一家向圭塘河排污的小作坊抓了个“现行”。
“圭塘河哺育着长沙,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享受着她的美,就要守护她的美。”冷昭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