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华 刘纯阳
茶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345万亩,年产量达32万吨,综合产值1051亿元。当前,应进一步畅通湘茶产业链信息流、消费者信息流、出口信息流,助力提升湘茶美誉度。
畅通产业链信息流,扩大集群效应
目前,湖南茶产业仍然存在“散、小、弱”问题,优质茶园规模较小,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相关农户也存在生产信息缺乏或滞后问题。为此,应走好 “三步棋”,畅通茶产业信息流,扩大集群效应。
以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为“先手棋”。政府一方面应将本土茶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培养重点,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引领优势;另一方面应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种植户建立茶产业化联合体,提升联农带农水平,并借助政府扶持奖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对其他中小茶企业进行“传帮带”,分享种植、生产、营销等经验,多渠道畅通生产经营信息流。
以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应充分把握实施《湖南省中小企业“两上三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契机,推动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建成包含监测大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客户端的智慧平台,畅通供应链信息流,提高茶产业协同能力。
以做好制度规范为保障。加快构建茶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溯源体系,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并对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各环节间信息流畅通。
畅通消费者信息流,打造“年轻化”产品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30亿元,但在2022年天猫“双十一”茶叶全类别品牌交易排名中,湖南唯有“茶颜悦色”这一聚焦年轻人群体的新品牌以第十名进入排行榜,其他龙头茶企业均未进榜。目前湖南茶企多依赖传统渠道宣传,信息流向较为单一,无形中拉远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应进一步畅通消费者信息流。
开展矩阵化宣传。一方面,积极举办如中华茶祖节、湖南茶博会、潇湘茶文化节、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另一方面,联合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微营销等活动,积极推介湘茶品牌,扩大湘茶消费市场。
推动茶产品“年轻化”。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购买茶叶的主力人群年龄在26~35岁,35岁以下茶叶消费者占比已达57%。茶叶消费者年轻化趋势明显。湘茶应进一步推动茶产品“年轻化”,畅通与年轻消费者的信息流。
畅通出口信息流,提高竞争优势
2022年,湖南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跻身全国前十位,但与茶产业头部省份仍有较大差距:从出口总量看,第一名浙江省的茶叶出口总量为15.38万吨,湖南仅为4.76万吨;从出口总额来看,湖南省排名第五,为1.4亿美元,与第二名的浙江4.84亿美元和第一名的福建5.31亿美元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畅通出口信息流,使出口成为湘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加强市场调研,对接国际市场。市场调研是畅通出口信息流的第一步。一方面,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重要信息变化,引导茶叶出口企业严格自检自控;另一方面,借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契机,准确对接共建国家与地区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开发推广相适宜的特色茶、品牌茶、保健茶、功能茶等。
树牢品牌意识,讲好湘茶故事。“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一方面,鼓励全省各地申报与湘茶有关的文化遗产,创作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品牌特质的茶诗、茶歌、茶书、茶画等湘茶文化作品,并广为宣传;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文化主导权,主动参与或主办国际高端茶事活动,讲好“五彩湘茶”故事,让国外消费者了解湘茶、尝试湘茶、认同湘茶,进而在国际茶业市场打响湘茶品牌,提升湘茶美誉度。
完善出口扶持,推动湘茶走出去。用好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措施,降低我省茶叶出口企业贷款利率,拓宽其融资渠道,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湘茶走出去。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作者均为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茶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