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锡威
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娄底枫坪傩狮舞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它流传于枫坪镇民间,以传统傩狮为基础,将劳动生活情节、地方民俗、神话典故以及传统梅山武术,编排为108个既前后衔接、又独立成章的狮舞剧目。傩狮舞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艺活动,集祭祀、娱乐、观赏和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这项传统民俗舞蹈,对于促进当地文化振兴大有裨益。
聚焦文化价值,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既是当下促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对非遗舞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首要价值诉求。
“文化认同是一种身份的构建和归属,反映了一种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枫坪傩狮舞演艺作品整体诠释儒释道精神,彰显忠孝礼仪等道德内涵,憧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一种富有地域风格特征的年节岁时风俗演戏活动。最初由家族传承,逐渐演变为以传承人为主体,村落中的老中少年狮子队和校园传承。之所以得以发展和壮大,是对狮舞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为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推动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自信,传承非遗历史价值助力文化振兴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生活的洗礼下,非遗舞蹈已逐渐失去了其普遍性,保存不完整、功能被弱化等情况也显露出来。乡村振兴赋予了非遗舞蹈重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枫坪傩狮舞除了按惯例举行非遗活动外,还相继推出《三狮闹田埂》《枫坪人心中的神》《傩·狮》等创新性舞蹈作品,并参与省市甚至全国性舞蹈比赛和文化交流,从小众走向大众,让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交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名片。以此为起点,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利用民俗舞蹈将更多的历史民俗故事、文化展现在当代人面前,从而提升观众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聚力经济价值,助推乡村经济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非遗文化,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找到焕发光彩的舞台。
拓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在非遗舞蹈调查中,枫坪傩狮舞传承人在原有食品加工经营上,将傩狮舞融入文化遗产开发,设计、生产出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月饼、面条等大众化产品;春节期间,传承人与乡村自媒体合作,实现了非遗舞蹈与自媒体发展的共赢局面;同时,当地还成立了中老年舞狮队、妇女舞狮队等组织形式,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助力乡村经济繁荣。
搭建文旅产业平台,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发展乡村经济,必须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在这一方面,国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韩国注重非遗舞蹈表演与公园建设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了公园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湖南很多乡村都有曲艺、舞蹈等民俗艺术,将它们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为当地文旅产业增加核心动能。
集聚社会价值,增强乡村社会稳定发展。“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用音乐、舞蹈教育感化他人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前,偏远的枫坪镇没有真正意义的学校,长辈们就是借助傩狮舞歌词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引导他们明白事理,遵循社会行为规范。当下,仍然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进行价值传递。比如,傩狮舞以传统剧目《岳母刺字》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感,以《先生教书》彰显尊师重教美德,以《董永行孝》形成孝道体验等等。伴随着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精神内核能够塑造村民更加健康的人格、品格,增强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自治基础。
“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松动和瓦解,具体表现为人情关系日益淡薄、邻里关系逐渐陌生、宗族关系日益淡化、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干群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傩狮舞每年春节期间挨家挨户表演节目,舞狮人除了与主人相互问好和表达愿望外,舞狮人还会将村民的信息汇集在一起,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狮舞表演充当了信息传递和人际交流的媒介,在和谐稳定的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民俗活动在社会治理中的“善治”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还能拓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多元视角,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湘中非遗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创新研究”(18C088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