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接“一带一路”共建需求
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田小玲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迎接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我省应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共建需求,大力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国际化本土人才队伍。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既可为我省打造“三个高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是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为共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支持共建国家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需求量巨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异,总体存在工业化基础薄弱、工程教育水平不高情况。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2010-2020年,仅亚洲各国就投入7.97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涉及989万个交通运输、88个能源跨境项目。其中道路设计、桥梁架设、港口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工程施工和管理人才。

  需求复合化。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数额为431.8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2.6%。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更多兼具国际交流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单一的工程技能教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需求跨界化。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的快速更新迭代,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工程产业技术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来了业态调整和产品升级,同时需要大量知识多元的跨界型工程技术人才。

  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我省相关高校应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工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有待提升、促进制造业转型人才培养不足、与地方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大力培养新工科人才。

  明确工程教育目标。立足湖南地缘优势、区位优势,统筹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工程技术人才分析,确定工程教育目标。将“走出去”“引进来”紧密结合,加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建能建材、农业技术等湖南优势行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支持人才伴随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精准设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专业与教学模式,实现对外工程教育提质增效,推动留学生更好服务其所在国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建筑业等产业。

  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一带一路”共建所需的专业技能优、工程实践背景厚、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结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历史文化、民族信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重要领域等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环境,通过营造多学科理论学习环境、国际化学习实践环境,让学生更好了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熟知当地政策法规、工程建设的规划与标准,以更好适应工作需要。打造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专业教师语言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打造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把握中联重科、湖南建工集团等工程技术龙头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项目合作的契机,聘请企业师资、企业优秀海外员工补充学校师资队伍,助力提升工程技术专业课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

  加强工程教育合作。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开展工程技术学科专业共建、学历学分互认、学生与教师互派等方式加强工程教育合作。通过设立分校、建立教育基地、合作办学等方式,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引导中外学生联合组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推动相关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优势企业等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建设国际人才网系统,服务企业国际化,促进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作者系湖南工程学院教师,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