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据国铁集团介绍,为共建共享文明安静的旅行环境,作为一项服务举措,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
近年来,随着出行意愿提升,不少人选择乘坐高铁出行,但与此同时,“噪音扰民”的相关话题也常引起热议。譬如,短视频音乐的大声外放、孩子的哭闹喧哗以及部分旅客高音量接电话等问题,令人不堪其扰。因此,铁路部门在高铁上设置“静音车厢”,是一种基于需求满足而进行的“分流”,目的就是让每位旅客寻找安置适合自己的空间。应该说,“静音车厢”不仅在一定的空间内达成“各自安好、互不打扰”的平衡,也能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值得推崇。
不过,设置“静音车厢”只是一个开端。尽管经过试点,但保障“静音车厢”长期正常运行,尚需久久为功的倡导和涵养自觉意识。因为一旦碰上不够自觉的旅客,就可能会对整个车厢的静音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长期保持车厢的“静音”,不是光有一个“设置”就能完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乘客自觉,更应该制定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定。
同时,在非“静音车厢”是否就默认可以外放手机声音、大声喧哗了呢?显然不能。“静音车厢”传递的不单是安静,更是在倡导形成一种自觉崇尚和追求文明的意识。期待“静音车厢”引导人们涵养文明意识和遵循文明行为,推动社会观念进步。
从“中国式过马路”到“车让人,人守规”成为社会共识,从随意插队到自觉排队成为默认选项……文明共识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繁衍生息。“静音车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有了开端,就会有一次次探索和坚持,文明也就一定会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容动摇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