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李寒露
通讯员 黄馨怡 张钦
品尝苗家酸鱼、体验苗族刺绣、观看民族特色浓郁的舞龙舞狮表演……中秋、国庆假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梨子、竹子、飞虫、当戎4个自然寨游人如织。
今年8月中旬,省委主要领导进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提出“要自觉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体村民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
“一家好不叫好,大家好才是好!” 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
走进大山,看看十八洞村是如何破解均衡发展难题的。
新气象:人人都是新时代的主角
10月6日傍晚时分,十八洞村飞虫寨篮球场鼓声阵阵,多位苗家阿姐在此练习苗鼓。
“大伙只要有空,都会到这里集合练习。村里活动多,我们争取人人都能上场!”练鼓人群中的张建英,是嫁到十八洞村的媳妇。她的婆婆是村里苗绣合作社负责人石顺莲。
“沈晓明书记到村里考察当天,到了我们苗绣工坊。他鼓励4个寨子共同奋斗,共‘绣’美好蓝图。最近大家都干劲十足!”张建英兴奋地对记者说。
竹子寨村民龙先兰和妻子吴满金,在花香四溢的蜂场里,对着蜂巢轻轻一割,金灿灿的蜂蜜源源不断地流出,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曾经有名的“醉汉”“懒汉”龙先兰,如今成了养蜂产业带头人,带领村民用勤劳的双手酿造甜蜜生活。
来到当戎寨,村民龙绍刚、石珍艳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中做客。屋内干净整洁,“福”字挂件旁,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十八洞村村民亲切交流的照片。龙绍刚在村里的合作社工作,妻子石珍艳在停车场附近的免费摊位销售农副产品。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十八洞村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房屋、修路通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一天比一天有盼头。”龙绍刚的大女儿已大学毕业,目前在深圳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龙绍刚自豪地说。
十八洞小学被改造得整洁明亮,建成了食堂、现代化网络联校教室等,藏书3000余册。前不久,村里为14名准大学生颁发奖学金2.4万元。10年前,全村只有6名大学生,如今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
晚上8时许,记者走进梨子寨。58岁的龙金娣,正在屋场拾掇晾晒的红辣椒。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她是首趟直飞北京的乘客。“从我们村到机场不过半小时路程,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能从‘家门口’飞到北京!”她激动地感慨。
矮寨大桥通车,张吉怀高铁通车,湘西边城机场通航,高速、高铁到高飞,交通条件的改善,给十八洞村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村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游客接连不断走进苗寨。十八洞村正不断向全国、全世界传递好声音,讲述好故事。
新成就: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
十八洞村地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地形以山林、峡谷、溶洞为主,平均海拔700米。漫步于“云雾中的苗寨”,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苗歌高亢悠扬,苗鼓铿锵激昂,苗绣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寨、特色古民居,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静谧祥和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
十八洞村拥有生动鲜活的“红色教材”,绝佳的生态优势与文化优势,如何将此转化为产业优势?
每年来到十八洞村的研学团队数不胜数。近日,湖南锦华国际旅行社IE国际教育负责人,来到十八洞村踩线、商讨研学课程,并进行现场签约。“让游客‘更深入地游’,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湖南花垣十八洞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营销负责人高张华说,“预计将有1万名学生分批次来这里,开展3天2晚的研学,吃、住、学皆在十八洞村,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聆听扶贫故事,参与非遗苗绣、木工等实践。”
为了与旅游项目同步升级,十八洞村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大通道、游客中心、精准扶贫展览馆等陆续建成。
截至目前,十八洞村共有生态停车场5个,可容纳60辆大型客车、400余辆小轿车;景区最大承载量为5000人,瞬时接待能力近2000人。
深山苗寨蝶变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为企业法人、网络主播、农家乐业主、农民讲解员等,398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红色旅游蒸蒸日上,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十八洞村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游、猕猴桃、劳务输出、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
坐落于悬崖之上的地球仓·移动智能生态酒店,独特的观景视角,村落风光尽收眼底。今年暑期,悬崖酒店订单爆满,一房难求。
猕猴桃基地迎来大丰收,饱满多汁的黄心猕猴桃挂满枝头,陆续采摘销售。2014年,十八洞村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全体村民与企业合股成立公司,异地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猕猴桃产业,持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甘洌纯净的山泉水,成为村民的幸福源泉。在山泉水厂,一条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约1万瓶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0万元左右。
依托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等自然条件,十八洞村大力发展黄金茶、灵芝等特色产业,引进前沿科技、高端加工设备,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23505元,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早已脱贫摘帽,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村集体经济也从过去的空白,增长至年收入380万元。十八洞村真正以绿水青山成就了金山银山。
新期冀:齐头并进奔向共同富裕
十八洞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4个寨子间的不均衡发展成了新的难题。
梨子寨长期占有最大的游客量。为了将“蛋糕”分匀,十八洞村精心规划、统筹布局。
田园综合体,选址当戎寨。记者看到,一栋颇具民族特色的连体楼房主体已完工,上百名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室内装饰和外围平整。
这个深山里的项目,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会议会展等功能于一体,“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十八洞党校”挂牌于此。
“项目建成后,年均可接待党员干部培训5万人次和青少年研学20万人次。”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科介绍,选址于此能将南北苗寨联动起来,让梨子寨游客分流,大大增强全村的综合承载能力。
飞虫寨的苗绣工坊里,绣娘们巧手生“花”,精美别致的苗绣服装、团扇、首饰等,让人爱不释手。在综合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项目工地,塔吊高耸、机器轰鸣,正加紧施工。宽敞的大舞台、惬意的休闲长廊、功能齐全的活动室将在此诞生。
“以后不用大老远跑去村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苗鼓、举办篝火晚会,寨子里有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广场上增设的体验项目,还能吸引游客留在我们飞虫寨。”村民张建英对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广场充满期待。
为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十八洞村在竹子寨开发了蜡染、酿酒、农耕文化等项目。今年6月正式开业的“蜡染世家”非遗体验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千年非遗在指间焕发光彩。竹子寨古法酿酒体验中心,正进行原址重修。“在雅致的小木屋里,伴着清风,亲身参与酿酒全过程,沉浸在馥郁的酒香里,一定别有韵味。”龙科说。
为方便游客参观和村民步行,村里修缮了石板古驿道。游客行走在石板道上,在斑驳的竹叶下小憩,细品古朴整洁的十八洞村新貌,将目光延伸向洒满阳光的未来。
如今的十八洞村,4个寨子齐头并进,全体村民携手奔向共同富裕,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记者手记】
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李寒露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实施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好“点”和“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所有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均衡产生新的不公平现象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过去的十年,十八洞村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并走在前列。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十八洞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4个寨子的村民携手共绣美好蓝图。其实践经验,为花垣县、湘西州甚至全省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提供了范本,更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