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欣然 通讯员 王怡瑾)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为纪念浏阳籍革命英烈、上海地下党联络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无线电台发电报”的形式,将现存于浏阳市档案馆的李白烈士第19封家书“传送”到上海,湘沪两地首次同时公开展出这封家书。
李白烈士原名李华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战在隐蔽战线的一位杰出地下工作者,将“电台重于生命”视为座右铭。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是李白的家乡,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是他最后战斗的地方。
此前,已有18封李白烈士的家书陆续被找到并展出于上海李白烈士故居,而第19封家书存放于浏阳市档案馆。浏阳市档案馆馆长罗柱告诉记者,专家将这封家书与李白烈士之前的18封家书笔迹进行对比、鉴定,确定这就是李白烈士亲笔所写的第19封家书。
“这封家书是写给华庆、华祥两位弟弟的,全文1400余字,情真意切,处处流淌着李白对兄弟、家人的关心。”浏阳李白烈士故居讲解员、浏阳市张坊镇党政办主任陈剑介绍,虽然第19封家书没有落款时间,但根据前18封信的内容和年代,研究人员推测这封信写于1945年,即李白牺牲的三年前,信中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劝说兄弟要和睦相处,二是期望弟弟们努力学习,三是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对于外界的情形我不能详细告诉你们”“我有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受尽风雪雨霜之苦”“你二人正是少年立志的时候……你们不应将宝贵的时光让其流水般的过去,随时随刻都应注意到自己的学习。一个人立于天地间,都应有自己的一定宗旨。”当读到这封家书时,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张志初深刻感悟到这位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和风骨,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德,“这位兄长对那个时期的广大青年寄予了一种期望,青年人务必立志、务必奋斗、务必上进。”
“嘀嘀嘀……”当家书“发送”到上海,看到爷爷的字迹后,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红了眼眶。“爷爷被捕后,敌人对他用了36种酷刑,花了2天进行审讯,但他始终没有透露党的任何秘密。1949年5月7日晚,包括我爷爷在内的12名同志,在上海浦东被秘密枪杀,此时距离上海解放仅仅20天。”
随后,李立立以李白烈士孙子之名,向浏阳发回一封“电报”,将思念与敬意带到了爷爷的故乡:“爷爷,您安息吧!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如您所愿!您的孙子李立立。2023年9月30日。”
至此,湖南浏阳、上海虹口用“红色电波”架起桥梁,实现两地首次同时公开并展出李白烈士第19封家书。上海李白烈士故居馆长何瑛表示,第19封家书不仅扩充了故居的馆藏,更增添了与李白烈士的相关资料,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
■延伸阅读
李白原名李华初,又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秋收起义。1930年成为红四军通信连战士,在学习了专业无线电技术后,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在上海从事地下党联络员期间,曾三次被捕。1949年5月7日,李白在上海被敌人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