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8月3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虚拟教研,助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变革

  吴轩辕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或专业教师动态组织,联合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共同体。虚拟教研室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瓶颈的关键,有利于探索教研新形态、建设教学发展共同体、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高校发展底部支撑。当前,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受制于传统观念、资源及跨专业、跨校、跨区域师资等,需要突出“四个聚焦”。

  聚焦多维度空间互动,实现教研形态变革

  虚拟教研室作为传统教研室功能的扩展与补充,可以分为数字孪生型、增强现实型(AR)与完全建构型(纯虚拟世界)三种,体现在信息流、场景流到时空流的延伸,呈现出空间、场域的重构与多维度特点。因此,在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中,应遵循融合多维度空间发展的规律,推进虚实融生的协同性研讨活动开展。元宇宙技术背景下,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步模糊,教研室教师可以在更加多元的沟通环境下,延伸物理空间与感知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虚实融生的状态下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大规模多方协作生成知识的需求。虚实融生的协同性教研应该实现虚实融生的交流环境创设,使交流者能相互操控与行为映射;实现虚实融生的实时交互和高保真,用协作交互解决检验研究假设问题;实现以群体智慧协同完成实验分析等解决方案过程。

  聚焦专业交叉融合,实现教研内容变革

  专创融合是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虚拟教研室为专创融合提供了师资和平台支撑。专业交叉融合是专创融合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场景的关联度,创造“知识—技能—素质”建构体系,专业课程内容基于现实应用场景的碎片化处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交叉双向融合,以渗透式形式实现融合,两者课体总量融合安排,充分体现创新引领、以创业及职场应用为目标。在加强专创融合、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进程中,对于静态空间拓展与动态空间拓展,应该配套更加严格的安全政策,形成隐私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分享、融合、贯通、多样的情况下确保安全性。      

  聚焦跨界共建共享,实现教研资源变革

  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应更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从生成方式分类,包括自创资源、群创资源、原生资源、过程资源及智生资源;从渠道来源分类,可细分为高校教学资源、企业教学资源、政府教学资源、社会团队教学资源等;从形态分类,可分为视频资源、文本资源;从内容属性分类,可分为新闻资源、政策资源、案例资源、商业资源等。应开发更多的自创和群创资源,形成庞大的资源系统、高精尖资源;推进各领域教学资源共建,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广度、精准度、科学度、有效度等得到全面提升。

  聚焦多元开放办学,实现师资队伍变革

  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组织实施的微小单元,它能扩大和补充原来教研室的教研教改功能。加强校内跨专业组织建设。以流程思维组织一批“跨专业、跨学科”、志同道合的老师组成新教研教改单元,形成知识元互补,构成完整的知识链。强化“跨校、跨企、跨区”组织建设。组织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负责人、双创教育专家、企业创新创业导师、政府相关创业指导专家,共研创新创业教育教研经验,共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共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跨界组建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加强“校企”联动,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科研院所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利用自身技术、人才等优势,构建集教学、研发、孵化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作者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就业优先战略下高校专创融合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SP2023JYZ022)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