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思想领航·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调研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更多“集中供冷”尝试

  刘天放

  近期,多地高温持续,空调负荷不断增加。为了应对高温,广州、济南、三亚等城市开始探索“区域集中供冷”。具体做法就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制冷,白天输送冷水给周边用户,比自建冷源节省用电成本。

  据了解,这种集约高效的供冷模式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随着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制冷”越来越成为单位和家庭的“刚需”。“集中供冷”比自建冷源成本要低很多,可以大大降低发电成本和用户用电成本。据称,这已经吸引资本的投资尝试。

  实际上,各种各样的“集中供冷” 已经不是新鲜事。比如除了“区域集中供冷”模式,还有济南市近年来尝试的“冷热联供”模式。“冷热联供”就是“同一套管网”,夏天供冷、冬天供暖,相比安装空调更经济实用,不开空调就能降温,也无需额外安装设备,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非常有利于环保。

  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目标实现,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而无论“集中供冷”还是“冷热联供”,无疑都是具有参考价值、助力节能减排的措施。这些供冷供热方式的最大亮点,无疑是“节能减排”,而且优势明显。

  当然,作为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观念阻力和技术难题。集中供冷具有集约用地、高效节能、错峰降容等特点,比较适合在城市CBD等商业楼宇高密度集中的区域推广应用,缓解这些地区大量安装空调带来的热岛效应。而要推广到居民用户,还有赖于技术带来的成本持续降低、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运营商的持续经营能力的提高。但无论如何,这一利国利民之举,值得大胆尝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