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华 贺江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截至2021年底,湖南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1310万人,占总人口的19.78%,其中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1024万人,占比为15.4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新形势下,省内部分地区存在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足,养老文化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不均衡,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不够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不充分等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应多措并举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与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构建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其一,开展积极老龄观宣传。使公众充分认识老年人的经验、智慧等优势,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尊老爱老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良好条件,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其二,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制定方方面面。推动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贯彻“年龄平等”原则,积极适应老龄化趋势;产业政策应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推进“银发经济发展行动”“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教育、医疗、保险、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其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特别是社会参与权益。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确保老年人各项权益落到实处;完善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社会作用。
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满足为老助老的多元需求。其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心为老的理念。多途径、全方位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其二,加大投入,对公共设施、家庭设备进行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既要建设和改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食堂、医院等“硬件”,也要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软件”,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有力支撑;家庭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可通过加装楼栋电梯、安装紧急呼叫器、增强卫生间安全性等方式,提升家庭环境舒适度。其三,扩大老年教育活动场所供给。普通高校及职业院校应发挥相关学科专业优势,举办或参与举办老年大学(学校),为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涵养爱老孝老的良好家风。其一,明确家庭养老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地方性条例,明确子女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赡养责任和评价指标。其二,涵养爱老孝老的良好家风。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良好家风的源泉。应通过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孝道文化,倡导子女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主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其三,不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鼓励各级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将更多资源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鼓励老人积极融入社会,乐享健康丰富的晚年生活。其一,鼓励老年人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把老年期当作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把老年人当作社会的宝贵财富、当作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当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从而积极创造社会价值。其二,支持老年人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社会。建立健全老龄人才开发政策,支持老年人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依托大数据、互联网建立老龄人才资源库,为老年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在城乡建立老年协会等社会基层组织,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其三,为老年人赋能,引导帮助其乐享晚年生活。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开放、便利、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实施智慧养老工程, 优化“智慧助老”服务,引导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激励老年人保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积极心态,进而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分别系湖南女子学院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南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