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徽 通讯员 李卓林 廖诗卉
舂陵江碧波荡漾,泗洲山峰峦起伏,阳山古村古韵悠然,西河风光带留住乡愁……进入暑期以来,“千年古郡”桂阳县以桂阳文化园为核心,积极探索“研学+旅游”模式,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引来滚滚客流。
非遗项目体验,让历史触手可及
7月25日,郴州市(桂阳)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桂阳文化园研学营地,人头攒动,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慕名而来。
桂阳地处楚尾湘源,自汉设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为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的重要地方治所。虽为边陲之地,但郡县发展史延续不断,足见其重要程度。
一座古城,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景致,还应有文脉的赓续。近年来,桂阳先后在桂阳文化园古郡城建设文庙、昆曲馆、博物馆、古戏台及民俗文化街等,并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14个非遗研学馆,为城市文明增添丰厚的文化底色。
“我们仍然沿用了东汉蔡伦造纸术,制成的纸薄厚均匀,色泽温润如玉……”造纸馆里,非遗传承人周世贵熟练地展示造纸技艺,学生们跟随讲解和演示,体验亲手造纸的乐趣。
陶器馆内,各类精美的陶杯、陶壶、陶罐琳琅满目。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用水彩、雕刻的手法在陶杯上勾勒描绘,纤毫间韵味尽显。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昆曲《牡丹亭》、汉服走秀等非遗文化展演轮番登场,学子们还可以在此着汉服、正衣冠,拜谒孔子,诵读《论语》,传承尊师尚学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的桂阳,一步一风景。推开一扇门窗,就看到一段故事;踩动一块石板,便翘起一段历史。桂阳县文旅广体局局长邓敏说,桂阳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3项、市级10项、县级48项,只有真正走进人们生活,让历史触手可及,非遗才能走得更远。
以文化之韵,持续赋能绿水青山
寻迹古城,山环水绕路几重。
“桂阳不仅有非遗项目和厚重历史,还有红色、绿色等丰富资源。”桂阳县副县长夏红告诉记者,以文化之韵持续赋能绿水青山,县里围绕“金叶文化”“矿冶文化”“中药文化”“工艺美术”“千年古村”五大模式,打造矿山游、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一路走,一路看。
在红军夜宿梨山故事发生地,桂阳启动建设梨山长征文化公园,同时发展民宿旅游、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井下探秘区,可以乘坐游览小火车探寻汉代的“火爆采矿法”、隋唐的采矿工艺、宋代的“支护工艺”。近年来,桂阳投入巨资对矿山进行修复,依托宝山悠久的矿冶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工矿旅游项目。
驱车来到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鸳鸯在湖畔驻足停歇,宛若一幅水天一色的浪漫画卷。“这里的种子植物达782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36种,生物多样性有了最直观的呈现。”桂阳县文旅广体局局长邓敏说,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新增的18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来这里必定游有所学、学有所获。
在正和镇朝阳村,登上古戏台,曾经的繁华仿佛重回视野。目前,桂阳有300多座明清古戏台得到修复,100余座承担起乡村课堂研学功能,古戏台成了游客饱览文化的窗口、展现生活的舞台。
今年,桂阳已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在不少研学机构负责人看来,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桂阳精心设计课程,让孩子们获得独特体验,播种求知和好奇的种子。
一程山水有弦歌。围绕即将在郴州举办的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桂阳推出“观看一场汉代礼仪、诵读一堂国学经典、走进一处乡村课堂、共演一出互动大戏、珍藏一枚桂阳古币、聆听一个红色故事、领略一方非遗风采、品尝一番桂阳味道、同唱一首青春之歌、留存一段郴州记忆”的“十个一”研学活动,在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实践故事中,唤醒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