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被称之为“科普奶奶”的吴於人,用大铁锅演示“中国天眼”原理、带孩子们用塑料瓶造“火箭”冲上百米高空,使高端、深奥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据悉,她因而在抖音拥有了逾470万粉丝。
过去,一说到科普活动,我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科普展板”“科普书籍”“科普课堂”等传统模式。这些都是不错的科普方式,但时代在发展,科普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视频平台,专家学者、大学教授、退休教授等等步入新载体的“大世界”,就是不错的科普新方式。
如今,几乎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青少年对智能手机更是情有独钟。手机是一个载体,如何让手机“做好事”而不是“做坏事”,把手机从孩子们沉湎于游戏的“毁人”不倦变成让他们接受知识的“诲人”不倦?科普视频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小小的屏幕,一头连着“大教授”一头连着“小孩子”,打通了传统科普的壁垒限制,让科普知识更加便捷了,也起到了驱赶“劣质视频”的作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随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群体迅速增加,在“90后”“00后”集聚的社交媒体上,知识需求带动一大波新流量。《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内容呈持续增长态势,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超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科普类创作者数量增长达80.4%,认证的教授数量有近400位,涵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数据意味着趋势。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发挥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以及退休的专家教授的“知识堡垒”作用,借助视频平台传播科技知识,应该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