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4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所作的比喻。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西汉时引入中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榴有吉祥的寓意,象征多子多福。习近平总书记巧妙运用石榴“千房同蒂,千子如一”,来比喻我国56个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喻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家庭,强调要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团结,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过上好日子。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久可大、根深叶茂,缘于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缘于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中华上下五千年,“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始终占据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早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无数事实证明,民族团结如石榴籽,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工作,郑重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当然,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处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把发展作为解决新时代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就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相抱,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搞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做深做细,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就要坚决不做。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就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供稿,执笔:何明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