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掌握系统观念这个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

  核心提示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善于从系统观念出发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

  周爱民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奋进新征程,必须牢牢掌握系统观念这个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方法论

  系统观念强调系统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最早提出了“社会机体”范畴。他指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在《资本论》中,他又进一步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马克思以其深刻反映事物联系与发展特征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整体性思维,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矛盾,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恩格斯也明确地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这是对普遍联系和系统观念的哲学表达。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系统观念的主要观点,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列宁曾对此总结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列宁关于“活的机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科学总结,也是把握系统观念的重要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运用系统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运用系统观念认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强调运用“全局性”思想认识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性,坚持以具有鲜明系统性特征的战略思维来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著作中,从系统观念出发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建设应把握的重要关系,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大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邓小平同志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处理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要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基本国情,他提出“三步走”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论,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指出“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强调“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强调“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系列新布局新方略都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现实典范。

  坚持系统观念是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要求

  当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历史阶段和国情,决定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引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加强前瞻性思考。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前瞻性思考强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事物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既顾好当下也谋好长远,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加强全局性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性谋划强调用全面系统的观点从大局出发观察和解决问题,要求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善于把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加强整体性推进。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整体性原则强调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出发谋划发展,注重把握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系统观念的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用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连缀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图景,体现为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关联性的实践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长远性战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全局性谋划,以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些重大关系都体现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既辩证统一又一脉相承,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是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深化,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过河”的目标,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为此,需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思维能力,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以此为遵循,我们就能深入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实质及其变化的现实特征,从而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掌握历史主动,实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