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I孙燕姿”走红 侵权问题也浮出水面

  吴睿鸫

  一段时间以来,从ChatGPT到AI绘画,人工智能的狂潮席卷我们的生活。最近,“AI孙燕姿”就在全网走红,独特的音色与唱腔,搭配上与歌手本人风格或相似或迥异的歌曲,成为互联网新宠。目前B站上与“AI孙燕姿”有关的视频已经近千条,翻唱歌曲包括民歌、童谣、动漫主题曲、流行歌曲等众多类型。

  AI技术涉足音乐领域、制造“全民狂欢”的同时,侵权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利用明星声音进行AI模型训练,须征求本人同意并获得授权。这意味着,若未经歌手许可与授权,AI模仿歌手声音产生的音乐有可能侵犯歌手的声音权。此外,在训练AI模型的过程中,使用的音乐作品要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方可公开播放、表演。倘若把AI歌手演唱的作品用来盈利,则可能会侵害原创者的著作权。

  除了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AI歌手以及由此可能扩展出的AI虚拟人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伦理问题。例如,用某个网红的声音去训练AI,然后同时跟多人做线上情感交流,但由于提供服务者不是真人,很难确定服务边界,稍微处理不当就会踩到伦理的红线。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经给生成式人工智能划出“底线”和“红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等。

  可以预见,“AI孙燕姿”只是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会有更多眼花缭乱的应用给法律、监管甚至伦理出难题。这意味着,法治与监管一刻不能停歇,要与时俱进构建起严密、高效的监督治理体系,引导人工智能“向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