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刘杰华 张秋萍
“法官工作室,就在屋门口。‘打官司’不花钱又不误工,烦心事就解决了。”4月23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坳上镇坳上村法官工作室,村民舒某对承办法官胡敦德说。
原来,舒某兄弟因土地流转款分配问题起了纠纷,久久僵持不下。法官工作室刚一“开业”,就成功调解了兄弟俩的矛盾。
今年来,靖州人民法院陆续在全县农村设立了11个法官工作室,17名驻村法官定期现场摸排矛盾,调处纠纷,审理案件,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用法官“多跑腿”换来老百姓“少折腾”。
服务群众“零距离”
“清官难断家务事”。今年2月的一天,听说村里的法官工作室要断村民王二姐的离婚案,靖州三锹乡三锹村的村民纷纷前来“看热闹”,小小法官工作室被挤得水泄不通。
“法官,我要离婚,他太没有家庭责任心了。”
没等法官吴谋章落座,快言快语的王二姐就急切地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吴谋章笑着用苗话招呼王二姐坐下。王二姐一愣,没想到法官竟是苗家人,一下子打开了感情的“闸门”,声泪俱下地“控诉”起来。
吴谋章静静地听着,男方几次想要“辩解”,都被吴谋章微笑着制止。
一番“连珠炮”发泄之后,王二姐的情绪渐渐稳定。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当然也要听听公的理。”吴谋章语言风趣,顺势把“辩解”的机会给到男方。
在充分了解双方的矛盾症结之后,吴谋章发现,夫妻双方都非常在乎孩子的成长。于是,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进行调解,让夫妻俩认识到互谅互让、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重要性。
心结解开,夫妻俩由针锋相对变得喜笑颜开,重归于好。
“作为本村籍法官,熟悉当地村情民风,在调处矛盾时,能有效调动亲属力量,准确把握调解时机。”吴谋章说,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当地寨佬、教师、乡贤的作用,从源头上有效化解了一批婚姻家庭、山林等纠纷。
服务基层“有诀窍”
“我们做了多次工作都没有调下来,法官一次就化解了。”在藕团乡康头村,乡、村干部对法官工作室法官李芳竖起大拇指。
原来,村民蒋某的父亲逝世后,没有征得村民杨某同意,蒋某将其父亲埋葬于杨某造林的山场中。杨某发现后,找到蒋某讨要说法。蒋某认为该片山林使用权系其所有,双方一直协商未果。于是,杨某来到设在村里的法官工作室,请求法官判令蒋某赔偿侵占其山林土地费用1.2万元。
“临近清明节,如果处理不好,双方的矛盾会更激化。”李芳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到县林业局、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并邀请县林业局林调队、当事人一同到现场勘验。查清了事件的原委后,李法官推心置腹地向当事人双方分析该案的法律认定,并请双方坐下来“唠一唠”。
结果,纠纷4个小时就在现场解决,双方握手言和。杨某对蒋某葬坟的行为予以接受,也不要求蒋某支付赔偿款;蒋某则表示今后尊重杨某对该山林享有的租赁权利。
“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法官就要到现场去调查真相,到基层去化解矛盾,到一线去定分止争,到群众中析理讲法。”李芳说。
文溪乡水屯村,村民黄奶奶养育了3个子女却晚年凄凉,儿子常常因为老人的赡养问题和两个姐姐“扯皮”,村干部多次做工作都没奏效。法官工作室的“父女法官”蒙永松、蒙奕霖一起上门讲法,3个子女深刻认识到错误,不再推诿。
蒙奕霖说,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将法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11个法官工作室共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80多人次,调解纠纷362起。
服务企业“心贴心”
4月7日,是渠阳镇三和村储永东法官工作室正式挂牌的日子。
这间怀化市首家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开业”的第一天,就迎来了“麻烦事”: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自己的药品经销商告了。
2021年5月,经销商与补天药业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采购该公司药品1.4万盒,并支付了30万元货款和2万元保证金,约定10日内发货。结果等了近1年,经销商仍没有收到货,一纸诉状递上公堂,要求公司退还货款、保证金并赔偿利息。
案件很清楚,判决很容易。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储永东认为,直接判决并不利于化解纠纷,如果能够调解结案,既能满足经销商的诉求,又能最大限度保障被告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还能促使双方继续合作。
储永东请来两个企业负责人,“背靠背”又“面对面”,从企业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诉讼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执行对企业信誉的影响等方面多次进行协调。最终,双方相互理解,达成调解协议,当场履行。
“小小法官工作室成了司法为民的大舞台。”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曾祥培说,“法官工作室的设立,让身处山区的老百姓找法官不出村,少跑路、少花钱、不误工,在家门口就把矛盾纠纷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