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在穿过衡阳县关市镇马安村田方组的武水河上,有一座古老的单孔石拱桥。经年累月,人们在桥上来来往往,把古桥两侧的石阶踩出了比脚板还深的凹陷,堪称“踏石留印”的真实写照。
2023年清明与谷雨之间,田方刘氏族人无意中发现,这座古桥弧顶居然刻有铭文,于是把相关情况立即上报了县文物部门。县文旅广体局第一时间派出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勘察。
这座古桥全部用大块青石砌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武水河东源。武水河是衡阳县“母亲河”蒸水的主要支流之一。县文旅广体局现场初步勘察的信息显示,石拱桥全长约14.5米、内拱高约3.1米、桥面宽约4.4米、桥两侧各有7级石阶,用料非常讲究,整体保存完好;桥弧顶部确实刻有当地群众这次上报所称“头一回”发现的铭文,但由于风化严重,如今只可依稀辨认出繁体的“天伦”等字。
曾担任过两届衡阳市人大代表的当地乡贤刘井社介绍,从刘氏族谱记载的确切信息来看,这座古桥名为洪阳桥,至今已为刘氏族人及过往路人提供交通便利逾200年。在刘井社的印象中,无论是过去给河流“截弯取直”的路径选择,还是后来修通车桥梁的方案比选,洪阳桥都得到了刘氏族人很好的保护,岿然不动见证着桥下河水汇湘江、入洞庭、奔长江、至大海。
古桥弧顶铭文“天伦”应该是指天伦之乐。刘井社介绍,田方刘氏祖祖辈辈一直口口相传着洪阳桥的来历:“当年,田方刘氏一位千金出嫁,岳父见女婿品行端正但家境贫寒,主动借了一担铜钱给女婿支持他读书、耕田。岳父说等女婿发家了再还钱即可,于是把借条藏于自家牛栏门缝里。十多年后,女婿果然发家。某日,女儿回娘家,路过那牛栏时,正好有一头牛把牛栏门拱倒了,露出一张与她夫君有关的借条。女儿、女婿想起岳父恩德,马上回去挑了三担铜钱来还债。但是,当他们把钱挑到刘家村子的武水河边时,被岳父阻止了,他说刘家一直过得殷实,有足够的钱赡养老人、抚育子孙,那笔钱就相当于给女儿增加的嫁妆。女婿不同意,说亲戚之间要‘清吃酒、明算账’。见岳父仍然坚拒,女婿最终决定把三担铜钱就地修一座石拱桥,以解除武水河两岸百姓涉水过河之苦,报答岳父之恩。三担铜钱用完,石拱桥刚好竣工。”
在实地勘察、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后,衡阳县文旅广体局文物管理股股长曾侠表示,我国历史上有关“翁婿恩义”的故事很多,但像洪阳桥这样的“翁婿恩义古桥”在衡阳县还是第一次发现,在更大范围内应该也是极为少见的。他说:“在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们将对洪阳桥进行详细勘察。”
我曾无数次往返于洪阳桥上。作为刘氏子孙,我想我们不仅要感恩这座古桥带给我们的通行便利,更要铭记古桥故事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洪阳桥的来历,完整昭示了我们古人合理使用个人财富的三个层级——对家庭养老抚幼、对亲友济贫恤穷、对社会扶弱解困,这实际上也完全符合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永远值得我们后辈人遵循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