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周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照见时代群像的后视镜

  《风吹半夏》海报。

  阳飘飘

  “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看不清的岁月,抹不去的从前……”热播影视剧《风吹半夏》伴随在这首充溢着老式磁带复古感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唤醒了20世纪90年代的模糊青春。故事镜头回溯到1996年正处在经济变迁历史拐点的中国,整部剧通过站在女主角许半夏的叙事视角,用事业、爱情、友谊和家庭四条主线塑造立体人物形象,丰富多面地解读了一部沉浮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奋进者创业史。

  《风吹半夏》剥离于当今影视市场的泛娱化主流题材,用更加骨感的现实主义风格致敬离我们不太遥远的往昔回忆,试图在世纪转换的罅隙间搭建起一座弥合的桥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影像化表达方式去感受时代记忆,去回味那段热血沸腾的流金岁月。说到底,它更像是一面后视镜,为活在当下的我们提供了历史参照。

  从废铁回收站老板娘到民营女企业家,许半夏在上世纪90年代“野蛮生长”,她丝毫不掩饰野心、敢想敢干,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在钢铁行业中摸爬滚打,独当一面的新女性形象也逐渐清晰。钢铁、工厂、老板等词眼在刻板认知中向来是男权社会所属,女性群体往往蹲守在被凝视的角落,成为桎梏于家庭牢笼的一名附庸。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提到的,“她处处感到的种种压抑,以及把她压倒的整个传统,使她无法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感,这就是她平庸的根本原因。”

  剧中并没有粉饰这种传统,而是借用人物角色的观点交织来映射现实。许半夏想要从伍建设那争取更多的废钢份额,伍建设认为商场只是男人的天下,“你不要老是想着赚钱,一个小姑娘的当务之急是找个好男人结婚”“我这么年轻,不想赚钱,我想什么?”在这幕场景的评论中,“认真赚钱”反而出圈了。许半夏不甘于平庸,用肉眼可见的野心在男人扎堆的商业版图中谋取了自身应有的尊重与敬仰,同时也为女性主义日渐崛起的盛世提供了一片精神自留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史,也是一段弥足珍贵但渐被遗忘的历史。许半夏去东北沈阳购买设备时,恰巧碰上了工人与新的企业主之间的官司纠纷。那时的中国站在转型的风口,国有企业改革,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工薪阶级所守护的老工业区被迫解体。我们说这段过渡期是尴尬的,是不愿被人们所提及的,却又是影视市场最稀缺的。

  改革的东风吹散了跟不上时代发展步调的体制与经营理念,同时也吹活了像许半夏这群敢于冒险的人。她与伍建设、裘毕正等人搭伙组成的“发财五人组”留下过温情的大合照,也能为了利益互相检举,对簿公堂。他们亦敌亦友、相爱相杀,群像戏相当精彩,演绎的不仅是创业过程的筚路蓝缕,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故事的结局没有留下悬念,剧意直视原罪,旨归往生。离别、患癌、入狱,剧中的人物命运与其说是因果报应下的悲剧,不如界定为洗刷罪孽后的涅槃重生。许半夏为争取钢铁配额,曾申请多家空壳公司;为拿下滩涂,对于好兄弟在海边倾倒石油的恶劣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收下伍建设的钢厂,非法处置国有资产……她的成功踩踏在了穷人的肩膀和法律的红线上,尽管一直在用金钱弥补,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亏欠,完成自我赎罪。最终,许半夏和童骁骑主动肩负起责任,勇于面对过错。结局中,是许半夏和童骁骑一起并肩走在滩涂的虚幻场景中。

  从《不得往生》到《野蛮生长》再到《风吹半夏》,剧名的不断打磨是真实历史与主流模型之间折中的最优解,原著带有时代的批判主义色彩,用小人物的归宿去抨击让人为之阵痛的罪恶与愤懑。《风吹半夏》相较于最初官宣的《野蛮生长》,更贴近“和解”主题,也是对于原著的一种反向释然,正如导演傅东育所言,“名称的改变,是一个理念与心态磨合成长的过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