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慈善上不了真台面

  何勇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曾用名:波波善行)发布了多条在四川凉山捐助他人的视频,部分网友质疑其真实性。之后,有记者实地探访了视频中出现的村子,当地多名村民确认,此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都是“导演”的,他还曾向村里的老人借钱来摆拍“发钱”视频。

  短视频博主导演剧情类短视频,娱乐粉丝和观众,属于短视频创作的一个方向,也是目前常见的短视频内容创作的选择,这本身并无不可。但短视频博主为了追逐流量,打着慈善的旗号摆拍捐钱视频,让农村老人、孩子充当其“临时演员”,显然偏离了短视频创作的正常轨道,违背了公序良俗。

  此外,不管是“假慈善,真欺骗”还是“悲情营销”,利用民众的恻隐之心收割流量,也是在挑战法律底线,透支社会善意。粉丝基于道义热情,往往会对这类网红不吝打赏,这种支付行为,不只被认为是对博主个体的支持,更被提炼出了一种参与“行善积德”高尚事业的使命感。而一旦粉丝和观众发现自己的善心和同情心被“消费”,客观上很可能会造成“狼来了”的效应,让人们不敢轻易相信困难人群短视频的真实性,从而导致真正需要社会帮助的困难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严重伤害慈善事业的发展。

  短视频直播不能为了追求流量而造假,更不能因此丧失道德底线、践踏法律红线。摆拍“卖惨”视频,无疑玷污了当地老人和孩子的淳朴,亵渎和消解了公众的爱心,破坏了网络生态。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深化排查整治,督促短视频平台负起主体责任,严把审核关,对编造故事、虚设人设的短视频,发现一个封杀一个,不让其有骗人的机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