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威
通讯员 李燕华
说话轻声细语,斯斯文文、书卷气十足的黄娟,十年来坚守在泸溪县人社工作一线,脚下生风跑遍了全县147个村(社区)。
她甘当就业路上“摆渡人”,先后被评为全省人社工作先进个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主创的《打造跨省劳务协作就业服务新模式》在第二届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湖南省选拔赛中,荣获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三等奖。在她的努力下,泸溪年均转移就业劳动力8.8万人以上,实现年劳务收入30.9亿元。
今年2月,黄娟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脚崴了,折根树枝当拐杖也要为群众跑腿
1月30日,泸溪县2023年“春风行动”启动,95后的石娇接受泸溪县人社局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服务后,成功获得一家公司的会计岗位。到2月中旬,泸溪县7万多农民工已陆续到岗。
能外出,有工作,热腾腾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让农民工兄弟都有出路,这个劳务大县就业股股长黄娟身上的担子可不轻。走访群众了解就业需求、宣讲政策、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哪一项工作都需要一条条山沟里蹚、一个个村寨里走,与群众面对面谈、心贴心交流。
2019年8月的一天,黄娟下乡走访,小车突然熄火。前无村、后无店,正常情况只有等待救援。黄娟却顶着烈日,走到村寨建档立卡户家中。她只顾着赶路,下山路时没注意到脚下一滑,摔了个仰面朝天,崴了脚。
“小伤不碍事,老百姓参加技能培训的正事不能耽误。”黄娟咬咬牙,折根树枝当拐杖,一瘸一拐赶到农户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她来不及拭擦脸上的汗水,开始宣传政策,鼓励学技。
洗溪镇建档立卡户石远桂在她的动员下,参加县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后,去了济南市一电机公司务工,年收入6万元以上,顺利摘帽脱贫。像石远桂一样,大批乡亲享受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就业脱贫梦。
“由于我年龄偏大,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多亏黄娟帮扶。”回忆起自己的“求职路”,白沙社区居民陈娟感激地说。
夯实民生之基,新增城镇就业。黄娟在白沙社区开展失业调查走访时,了解到陈娟能熟练操作电脑,就推荐她成为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帮扶工作。目前,白沙社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被误解,不发一句牢骚继续帮助群众谋福利
春节后,珠海、厦门、杭州、长沙、湘潭等全国9个劳务协作伙伴城市组团到泸溪县“抢人”,提供了2.4万个就业岗位。
湘西与济南脱贫攻坚战中的劳务协作给了黄娟灵感。为拓宽就业渠道,黄娟相继走访调研了全县50多家企业,助力26家帮扶车间建设。
县里消化不了,黄娟就赴务工机会多的广东考察,结合泸溪实际情况与广东省行业协会联合会创新建立了常态化劳务合作关系,筛选1万户推荐就业。并与浙江、福建建立定期提供岗位信息机制。
黄娟和同事们为劳务输出“牵线、搭桥、铺路”。广东省行业协会联合会对帮扶对象给予0.5至1元每小时的工资奖补,并对工作满半年以上的帮扶人员子女给予1000至50000元标准的助学资助。这一举措创造了泸溪县劳务协作的新模式,实现全县农村劳动力在广东省就业4.1万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0.76万人,年度劳务总收入达16.5亿元。
转移就业必须核准信息,由于需要核实的人数多,“5+2、黑+白”已成为黄娟所在的就业股的工作常态。遇到电话反复打不通的,需要立即反馈到乡镇,核实电话号码,再联系再核实……有些人甚至觉得是骚扰电话,在电话中恶语相向。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黄娟总是耐心宣讲政策进行解释,没有讲过一句重话,没有发过一句牢骚。读小学的女儿没人照顾,丈夫在乡镇工作,黄娟常常把女儿接到办公室一起加班……
一次,为了及时把1504.1万元交通补贴资金发放到帮扶群众手中,黄娟领着同事们连夜工作,电话、手机打得发热发烫,累到声音嘶哑喉咙发痛,“却没有任何人叫苦退缩。”
黄娟说,能当群众就业路上的“摆渡人”,她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