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工智能让高职教育更生动

  张坤 周金宗

  教育正迈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智能技术正转变为教育变革发展的内生力量。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其发展。2016年美国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把教育作为人工智能重要应用领域之一;2017年《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中,对AI推进教育进行规划等。我国2017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教育加快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我省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与教育信息化相伴而生,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但目前还存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是更新教育观念,建设“互联网+”教育文化和生态任重而道远。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要实现常态化应用,更要推动全方位创新。

  夯实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基础网络环境建设水平,鼓励学校研制本校数据标准、建设校级数据中心,灵活推动校内业务上云,构建多元参与的校本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发挥人工智能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功能,充分利用AI教育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形成高职院校可持续化发展能力。

  构建融合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因独特属性使技术变革从多样化角度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引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诉求,引领职业教育人才素质能力结构朝着“高阶多元”方向进阶,塑造“现代职业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整合,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满足学习者能力结构转变的需求,从而有力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替代性危机”,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者对智能技术的驾驭力以及个体竞争力。

  实现教师角色重构。AI教育生态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全新变化,业务重心将从知识传递转为关注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共同学习者。教师要发挥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优势,实施更加人本的教学。基于此,需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是技术上的再学习,更是观念的、心理的和价值上的全面提升。AI教育生态环境下教师个体发展如此,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亦然。

  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AI教育新技术与生俱来的跨时空、快复制、速传播、多呈现的独特优势,搭建的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广阔平台,对接的是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实现的是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更好地突出了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教育人民性的集中体现。

  (作者分别系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研究员、副院长,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大数据时代湖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层教育机制研究与实践》、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