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春节的年味儿还未完全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然打响。常德市是劳务大市,由村社聘请劳务经纪人,时刻掌握村民就业意愿和动向,及时匹配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汝城县“园区务工直通车”分赴到全县各乡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接送有到园区就业意向的当地群众……与以往跨省“抢人”不同,今年不少地方将重心放在留住本地人才资源上。逆势突围,取得了不错成效。
“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家乡是情感的纽带,是一个人割舍不掉的根脉。在当下人口红利减少的情况下,让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外来引进是活水之道,本土挖潜亦为夯基之招。春节期间,湖南各地相继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乡贤人才交流会等,正是尽可能地留住和放大本土人才资源优势的生动写照。
一个人才可以带回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可以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成就一项事业。无论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若是光靠“外来和尚念经”,难免力量有限,难以取得长久成效。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才,不仅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实际,更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干事创业积极性更高。由此而言,做好留住和挖掘本土人才的文章,激发本土人才的活力,更能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留不留得住本土人才,信任和激励自然重要,有没有机会和舞台更为关键。曾经一度流行的“逃离北上广”浪潮之后,这两年不少年轻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为什么小城市生活成本更低、更能一解乡愁,却还是对大城市归心似箭?归根究底还是在于大城市发展前景好、发展势能强。
近年来,长沙在“抢人大战”中“收获颇丰”,2021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究其原因,除了持之以恒优化人才政策外,也离不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澎湃动力,以及“网红顶流城市”生长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传统产业、活力迸发的新兴业态,让人才近悦远来,吸引了不少“归雁”回到家乡造梦、圆梦。
养鲑鱼的人讲过这样的故事:鲑鱼在淡水河流出生,成长却要游出几千公里,在海洋觅食三至七年,然后会精准回到出生的那个河口。而养鱼人要做的,就是拓宽河口、修缮池塘、架好鱼梯。如今的湖南,也需要在这几点上下更大功夫,以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在湖南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