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让明天更美好

第03版
让明天更美好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政精准发力 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财政助力经济回暖释放活力,万达网红打卡地标升腾人间烟火气。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城陵矶新港通江达海,由“物流港”向“商贸港”转型升级。

  长沙市“千人千企”建立快反通道收集问题建议,为纳税人纾困解难。

  株洲市人才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络绎不绝,场面火爆。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湖南省商务厅供图)

  ▲常益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郭立亮 摄

  ■ 曹 娴

  2022年,在极不平凡的航程中,湖南不惧风雨向前行,劈波斩浪立潮头,经济答卷可圈可点。主要经济指标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全国、好于预期。

  湖南财政落实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精准有效发力,放水养鱼稳企业、多措并举稳就业、积势蓄能稳投资,推动我省经济大船行稳致远,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稳企业 退税减税降费跑出“加速度”

  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湖南创造性落实稳增长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稳工业26条、促服务业36条,推出稳住经济大盘“1+8”政策体系,为企业解难纾困,为市场添信心增动能。

  省财政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开展政策影响测算、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完善工作机制,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推进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在长沙市浏阳经开区,蒙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厂房洁净,生产忙碌,新的一年迎来发展新气象。

  2022年4月,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蒙达新能源公司的仓库里,大量锂电池产品积压,销售额一度大幅下降。既要保生产,又要保研发,企业资金链绷得很紧。

  关键时刻,“大礼包”来了。2022年5月10日,蒙达新能源公司提交存量留抵退税申请。两天后,106万元退税资金到账。除留抵退税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企业应享尽享。“增加的流动资金让我们持续投入研发、生产。”公司董事长朱敏为政府部门“点赞”,对爬坡过坎充满信心。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中央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也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

  为打消市县退税顾虑,湖南财政把工作“做在前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机制,改变过去省与市县分别退付方式,明确所有退税资金由省级统一先行垫付、由省级国库直达企业,确保留抵退税退得快、退得准、退得稳、退得好。应由市县承担部分年终再清算归还,提高市县退税积极性,开全国之先河。

  政策“红包”精准“落袋”,为企业注入现金流和“强心剂”,有力助推企业恢复发展。据统计,2022年全省退税685亿元,惠及4.9万户市场主体,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加上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等政策,新增减负超1000亿元。

  “今年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仅落实留抵退税一项政策,就将拉低我省财政收入增速十多个百分点,对财政管理水平是极大考验。”来自财政系统的省人大代表李红说。

  难能可贵的是,扣除退减缓税等因素后,2022年全省地方收入同口径增长6.6%;地方税收同口径增长约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财政“真金白银”换市场“降本减负”,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湖南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督查组高度肯定,2022年两次在财政部退税减税降费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推介。

  稳就业 千方百计稳岗位提技能

  “就业何须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石门县星成鞋面加工厂的外墙上,张贴着一条醒目的标语。星成鞋面加工厂是当地就业帮扶车间,帮助15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近三年,湖南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99.02亿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

  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就业的主力支撑。省财政会同人社、税务部门制定出台《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力稳岗、扩岗、保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我省持续将不裁员、少裁员的失业保险参保企业纳入稳岗返还享受范围,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将大型企业返还标准从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高至90%。自动筛选所有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单位,直接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做到申报手续全面取消、政策红利不漏一家。2022年共向12.43万家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68亿元,惠及340.39万参保职工。

  餐饮、旅游等22个困难行业和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阶段性缓缴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全年社保降率缓缴减轻企业负担86.53亿元。

  “一证在手,就业无忧。”资兴市育婴师陈霞打开手机,登录湖南省人社厅网站,很快就能查询到她的育婴师(员)初级技能电子证书,方便聘用方在线查询核实。前不久,陈霞又免费参加了资兴市育婴师中级培训班,技能再升级。

  职业技能培训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在资兴市,已有逾4.1万名像陈霞这样的学员,通过技能培训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等级认证。

  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必需的领域集中,2022年湖南财政从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中提取4.5亿元,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将退捕渔民纳入免费培训范围,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财政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网络商户、返乡创业农民工等10类重点群体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聚焦禁捕渔民、失业矿工等特定群体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定向试点。2022年支持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56亿元,同比增长20.15%;扶持创业个人1.26万人、小微企业921户,带动就业9.74万人。

  “省财政持续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人心安、信心足。”来自企业一线的省人大代表凌应征说。

  我省促进就业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长沙市成功申报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稳投资 撬动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

  洞庭湖畔,巴陵石化己内酰胺搬迁项目工地热气腾腾,湖南建设现代石化万亿产业集群步伐加快。

  三湘大地,常益长高铁、平益高速、犬木塘水库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领跑”,湖南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

  岁末年初,我省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科技攻关、基础设施项目,捷报频传。大项目推进大发展,产业体系加快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专项债券是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经积极争取,2022年财政部下达我省专项债券额度达到1463亿元,增长10.2%,是力度最大的一年。

  为切实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省财政联合发改部门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和发行建设管理,债券发行后即可快速形成有效投资。

  资金跟着项目走,坚决“不撒胡椒面”。优先支持“三高四新”“两新一重”等领域增后劲、上水平项目,优先支持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优先支持在建续建和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具备开工条件项目。

  据统计,中央前期下达的1388亿元专项债券于2022年6月底全部完成发行,后期下达的75亿元也于11月初全部发行完毕。资金第一时间拨付到项目,支持了长沙机场改扩建等913个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总投资达6811亿元,债券资金政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我省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拓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推进“潇湘财银贷”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改革,引导银行按不低于5倍的放大倍率,为园区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财政按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截至2022年底,已有80个市县落地实施“潇湘财银贷”政策,为1105家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9.86亿元。

  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省融资担保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健全再担保体系和政银担“4321”分险机制。2021年起,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不低于1.5亿元,对纳入再担保体系备案业务按担保金额的0.5%给予保费补贴,同时加大再担保费补贴力度,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2022年,全省纳入再担保备案的政策性业务在保余额562.34亿元,同比增长72.77%,在保户数5.35万户,同比增长186.28%;平均担保费率0.79%,同比下降20BP。

  财金联动,多举措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联合省商务厅出台《2022年湖南省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出口信保费用予以全额支持。2022年,统筹安排出口信保补助资金4311万元,累计支持374家外贸企业。

  针对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修订《湖南省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便利优惠融资办法》,对贷款对象、融资成本、担保费率进行调整,取消风险补偿金启动门槛。设立5000万元汇率避险产品政府风险补偿资金,降低出口企业运用汇率避险产品成本,减少因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修订《湖南省鼓励类进口商品目录》,将进口需求和带动潜力比较大的产品纳入目录范围。支持扩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服务中非经贸深度合作。2022年,安排鼓励类商品进口贴息资金1949.12万元,累计支持52个项目。

  用好用活政府采购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由30%提高至40%,其中小微企业不低于60%。2022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829.1亿元,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6.7%。

  稳投资打出“组合拳”,注入发展新动力。省人大代表、长康实业公司董事长谭光辉称:“财政出实招、出新招、出硬招,稳投资扩内需提质量增效益,以财政之‘进’促经济之‘稳’,效果显著。”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