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盼望着,盼望着,兔年春节就要到了。这几天,隆回县六都寨镇的“村晚”彩排紧锣密鼓,舞蹈、乐器、小品等演出与火遍全球的歌曲《早安隆回》渐次登场,将年味渐浓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春节,是中国人内心最深的期盼;年俗,是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也是美好祝愿的具象化表达。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采购年货的忙碌身影,就能感受到中国人对春节的用心与崇尚。然而这三年多以来,疫情的跌宕起伏与不确定性,让“欢度春节”多了一些考验和挑战。一边要敬畏疫情,一边要照顾亲情,“就地过年”“电话拜年”“不聚集不聚餐”等新形式,客观上确实冲淡了“年味”。“各自‘闷’在家里,年就静悄悄过完了”的感叹,多少带有一些不尽兴的克制。
“年味”之变,折射年俗之新。今年是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的第一个春节,“健康码”退出历史舞台,核酸检测不再束缚出行的脚步,返乡过年增了几分松弛与自在。这几天,网上关于“过年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讨论又热闹了起来。大家对“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热议中,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有释放压力的现实需要。不妨感受一下身边的变化:远在异乡的游子,人未至,年货已快递到家;各大酒楼和饭店里,年夜饭套餐预订紧俏……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年俗形式也在同步变化流转。年俗如“佐料”,加深了亲情、丰富了年味。
新的一年,总会有新的憧憬、新的期待。有的人希望以热闹的过年氛围,驱散生活中的不如意;有的人希望新冠病毒“温柔”一些,不再侵扰家人的身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新年,以仔细稳重的行为迎接新年,方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在自由流动中“倍增前行信心”。
中国春节是家庭的团圆,也是全球目光的聚焦。随着出入境政策的放开,敏锐的外国商家早已瞄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某主流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7日以来,新加坡签证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马来西亚等国签证预订环比均增长近100%,国内出境游按下了复苏的“加速键”。纵观国内的消费动态,从“网上年货节”的云上相聚,到“7条乡村旅游路线”的线下体验,经济回暖的氛围越来越足。春节的“烟火气”,正在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营造更多想象空间。
中国的春节如万花筒,在这里可以透视亘古不变的乡土人情,也能感受人们骨子里的乐观坚韧。无论过年方式如何变迁,过年习俗以何种形式呈现,其中饱含的希望和创造力,都召唤着大家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